2025-08-28 16:35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本报记者参观位于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系列报道。纪念馆中,一件件展品,一个个瞬间,激励着今天的中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奋发图强。
最近一段时间,取材“日军罪证照片”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广泛关注与持续热议。然而影片所呈现的远不及历史本身的沉重……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报道:八十余年前一幅题为《中国娃娃》的影像曾震惊世界,按下快门的人叫王小亭。
1937年8月28日,日军空袭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百姓死伤无数,这张照片就拍摄于轰炸之后。画面中的孩子名为王家升,当时年仅一岁,他身处站台嚎哭不止,身上沾染血迹。除了这孱弱的小生命,整个站台已成一片废墟……王小亭立誓要将影像公诸于世。他历经艰难险阻,终于使照片刊载于美国《生活》杂志。
而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中,记者抓怕了这样一张照片——
凝视88年前的“中国娃娃” 夯石/摄
当时,一位年轻妈妈紧紧搂住自己年幼的孩子默默驻足在《中国娃娃》这张照片前,她刚刚和孩子简单讲述了照片的由来,尚未从一种巨大的悲愤中抽离出来……
尽管看不到他们的目光和神情,但从全神贯注凝视照片的姿态和母亲紧紧搂住孩子的手臂的力度上,便已能感受到“中国娃娃”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深深的震撼,那种对日军毫无人性夺去千万无辜生命的悲愤,穿过88年时空隧道,于今依旧痛彻心扉……
正如电影《南京照相馆》所演绎的那样,日军军部当年曾竭力掩盖事实真相,诬称王小亭的照片系伪造、摆拍,后又改口称为误炸,甚至悬赏十五万美元追索王小亭性命。事实却是,上海南站远离交战区域,并无任何军事设施,日军的轰炸目标直指平民!
无独有偶,笔者想起电影表演艺术家、“嘎子奶奶”李健老师讲述的亲历日军轰炸重庆的沉痛往事。
李健在抗战电影《小兵张嘎》中饰演宁死不屈的“嘎子奶奶”
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制造了无数震惊中外的血腥惨案,从“9•18事变”到“7•7事变”,再到“8•13事变”;从华北大扫荡到南京大屠杀,再到重庆大轰炸,真可谓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重庆大轰炸指的是中国抗战期间,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时间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5年时间内,日军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千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万多枚以上。重庆大轰炸造成成千上万中国百姓无辜死亡,成千上万幢房屋被炸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李健老师生前回忆:重庆大轰炸期间,成都、重庆的抗敌话剧演出一度很活跃,曾出现过三家剧社同演一部话剧。“刚到成都时,影人剧团正在演《日出》,谢添扮张乔治,白杨也在。当时,许多演员包括我,常常在成都、重庆几个剧团参加抗敌宣传和演出,像中国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等。”
在日军对重庆的一次轰炸中,有一颗炸弹炸掉了李健所住楼房的半边楼,她不顾别人劝阻,冒死跑到摇摇欲坠的楼上取回抗敌演出照。“当时我正一个人带着孩子。他们从朝天门开始轰炸,九架飞机一组……那会儿空袭连连,我带着女儿辗转于各大剧社,与张瑞芳、舒绣文等明星同台演出,宣传抗日。”
侵华日军大编队轰炸机群飞向重庆进行轰炸(新华社发)
还有一次,李健刚带着女儿下到防空洞,上面的公园就被日军飞机炸了,“防空洞跟猴皮筋似的乱颤……虽然在日军的轰炸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一想到是在宣传抗日,无论怎样都值得!”
李健1917年9月14日生于青岛。1938年在武汉“中制”摄制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中饰演一位农村大嫂。1938年后在成都中华戏剧学会、重庆国立实验剧院、中国青年剧社任演员。1941年转入重庆中华剧艺社,曾演出话剧《天国春秋》《法西斯细菌》等。1949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以饰演母亲、奶奶形象闻名全国,其代表银幕形象有《红旗谱》中的严大娘、《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奶奶等。2007年,李健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的“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及终身成就奖。
据《重庆抗战纪事(1937—1945)》《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等文献记载,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重庆人民宁死不屈、奋起抵抗。广阳坝周边百姓自发成立了“机场护卫队”,男子们协助空军搬运弹药、抢修跑道,妇女们为飞行员缝补衣物、送水送饭,老人们则负责警戒放哨……
另据史料:从1940年初开始,日军“战略轰炸”中不仅使用了针对建筑的炸弹,还使用了大量燃烧弹。显然日军是以杀伤中国普通民众为目的,妄图通过民众的惨痛死伤,摧毁中国的抵抗意志。然而这只是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中变得越发坚强。
在抗战馆中,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屏气凝神地观看着一帧帧照片、一件件文物史料……
夯石/摄
特别是抗战馆那面巨大的“照片墙”,令人久久驻足、难以忘怀。每一张抗战老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一张张普通人的面孔汇聚成“我们的抗战记忆”!
夯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