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17:13
今年是麋鹿回归我国40周年。我国麋鹿数量已从当年的77只发展到了1.4万多只,增长180多倍。
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麋鹿又叫“四不像”。在北京的市民、游客,若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欢,一定要到位于大兴南海子的麋鹿苑。数百头散养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草丰美的家园里。
麋鹿的物种演化历史已达数百万年,是可以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加德说,麋鹿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是它最后的栖息之所。
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同年8月24日,22只麋鹿结束了漂泊海外百年的历史,回到了它们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至此,北京南海子成为麋鹿的科学发现地、本土灭绝地、重引入地。
首批归国的22只麋鹿里,有20只麋鹿住进了南海子麋鹿苑的检验检疫圈,另外2只转送了上海动物园。1986年和1987年,我国再次引进麋鹿,三次共77只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开始重引进的保护工作。
现在的1.4万多只麋鹿,毕竟是从当年77只小种群发展起来的,由于种群近交系数高、杂合度低,如何避免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呢?40年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突破了疾病防控、饲养管理、遗传瓶颈“三道难关”,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支撑。
去年,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基础上,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中心将逐步建立全国麋鹿监测平台,统筹全国麋鹿种群保护,不仅为我国麋鹿种群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也可为其他濒危物种保护项目提供宝贵经验与数据。
我国麋鹿保护工作已得到了世界专业机构认可,堪称“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目前,我国野生麋鹿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和内蒙古等地,野外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
记者了解到,我国正在筹建亚洲最大的完全型麋鹿基因库,将有效解决麋鹿近亲繁殖导致的基因衰退问题,为科学保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未来,我国还将建设麋鹿微生态基因库,专门保存对麋鹿生存至关重要的微生物菌群,包括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环境微生物菌群,全方位保障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
白加德表示,麋鹿保护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它们回归自然生态系统中,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多样性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