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18:39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也是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
时间是不凡的书写者。作为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已走过24个年头。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壮大至如今的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上合组织大家庭”已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朋友圈”不断扩容,合作画卷不断铺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初心始终不移。在组织框架下,成员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推进合作;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可以说,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旨的上海精神,奠定了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也赋予了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生命力。
“上海精神”是新型国际关系应有的模样,也蕴藏着中国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所贡献的东方智慧。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包容普惠的国际秩序,成为多数“地球村”村民的共同追求。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让各国利益相互交融,社会信息化让整个地球安危与共,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很多挑战也超出了一国之力,呼唤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然而,面对“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新形势,一些西方国家却依然顶着“冷战铁脑瓜”,固守零和博弈旧思维,一些看似出以公心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实则条件重重,甚至夹带私货、公器私用,让国际治理屡屡陷入分裂、冲突、对抗的失序困境。
如何让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绕开“文明冲突陷阱”,找到“不被问题牵着鼻子走”的智慧?对于这道历史课题、时代难题,“上合声音”提供了破题智慧,“上合力量”做出了深刻回应。秉持正确义利观,超越“利益至上”旧理念,让国际交往重回合作共赢的轨道;文明交流互鉴,跳出文明冲突论的窠臼,打破国强必霸、丛林法则的旧逻辑;分享发展机遇,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造福世界人民……对比中西选择,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得出了如下结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实践也反复证明,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这样的潮流和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培养符合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在阿塞拜疆,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绿色出行新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合作领域的累累硕果,使成员国间互信不断深化、合作不断走实,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惺惺相惜。
更广阔的“朋友圈”,意味着更大的国际责任。环顾当今世界,强权霸凌阴霾不散,国际地区冲突频发,全球治理迈向公正合理的轨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就以上合组织为例,在本次天津峰会期间,关于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将通过,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方法新路径,这样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再次展现了兼济天下的使命担当。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从安全与经济合作“双轮驱动”,到向着建设“五个共同家园”的未来笃定前行。风雨兼程、并肩跋涉,上合组织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也会照进世界更多角落。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