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5:00
“工地的食堂明显干净了,以后吃饭更放心了!”近日,平谷某建筑工地工人向检察官反映。这得益于平谷检察院的一次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会同多部门协同开展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歼灭战”行动,为3700名建筑工人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今年,平谷检察院探索创建“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对12345投诉数据的分析研判,科学评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结合实地走访调查,检察官发现5家建筑工地食堂存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缺失、进货查验制度不规范、食堂卫生条件较差、未按规定食品留样、生熟食品未分开储存和加工等诸多食品安全隐患,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尽快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平谷检察院综合运用专题座谈、检察建议等方式,强力推动市场监督、住建部门联合制定《平谷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建筑工地食堂36家次,发现12家建筑工地食堂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全部立案处理并责令整改。同时,针对夏季高温湿热易导致食源性疾病高发的特点,督促发布《建筑工地食堂夏季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并对全区建筑工地食堂从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宣传提示食堂安全管理重要事项,减少因认知误区造成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检察官在办案中还发现,一方面,建筑工地数量较多、位置分散,配套设施简陋,且工人数量多、流动性大,维权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涉及市监、住建、交通等多部门协同履职,市场监管部门主管食品安全,但因部门间职责交叉与信息壁垒并存,因此不能完全掌握建筑工地的开工、竣工等情况,导致部分建筑工地食堂未能纳入有效的监管范围。
为堵塞监管漏洞,扩大监督成效,检察院牵头联合市场监管、住建、交通等7部门制定《关于协同推进集中用餐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检察+行政”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与责任共担,打通部门协作梗阻。通过建立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分餐配送全流程责任闭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治理、长效治理,共同守护城市建设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