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09:29
城市治理的抗解性贯穿于时间维度上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现代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城市系统持续演化、风险问题日益增多,加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的潜在威胁,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加强。由于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多维领域问题的交织互动,城市治理呈现出因果关系模糊、动态演化难以预测以及多元主体间利益冲突频发等特性。近年来,在这种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情境下,传统的规划与控制手段已难以适应,城市治理逐渐呈现出“抗解性”特征,即在深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条件下,治理过程受多元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歧影响,缺乏终极解决方案,每种应对策略都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高速城镇化和人口集聚的背景下,城市治理除传统的线性、简单、确定性模式之外,日益面临复杂性与深度不确定性带来的抗解性问题,如何高效识别、分析并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具体说来,以往的城市治理多基于确定性环境,因果关系明确,涉及主体简单,可通过固定规则或技术手段解决治理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治理的多因素耦合特征日益凸显,呈现出多重利益冲突和动态演化的特性,最终导致抗解性问题的产生。面向抗解性的城市治理不仅涉及复杂系统内部的管理优化与外部风险的有效应对,还贯穿于时间维度上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涵盖知识维度上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协同,逻辑维度上城市风险的识别、监测、分析和科学决策,经济维度上的资源分配与效益优化,空间维度上的功能布局与区域协调,以及社会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诉求与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合作治理必要性。以上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交织、相互耦合、环环相扣,并在一定程度上演化出新的城市难题,形成了一个高度不确定和复杂化的有机整体,使城市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城市复杂系统治理的抗解性产生根源
城市复杂系统治理的抗解性源于主体、环境和行为等维度的深度复杂化。首先,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增加了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歧的复杂程度,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目标和诉求上的差异使决策过程更加困难。这类因深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交织而产生,且涉及多元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歧的问题,已成为复杂性科学与治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其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包括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人工智能和数据治理带来的未知风险等,这些因素使得城市系统的未来发展路径难以预测。再次,治理决策本身具有显著的模糊性和动态性,问题的定义、因果关系和解决路径通常存在多种可能性,治理方案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演化甚至再生成,原有的应对策略可能失效或引发次生问题。
城市复杂系统治理的抗解性还源于治理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动态性。不确定性体现在未来城市风险与发展路径的不可预测性,模糊性体现在城市问题的定义、因果关系以及解决路径上存在多种可能解释,动态性则体现在城市治理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演化与再生成的复杂规律。此外,从抗解性的其他维度来看,城市复杂系统治理的抗解性还可以被理解为“繁杂性”与“庞杂性”的综合,系统运行规律的不可控性加剧,导致部分问题呈现“无解”状态。城市复杂系统治理的抗解性涉及多个领域,贯穿社会多元化、制度复杂性和科学不确定性等核心维度。例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表现为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议题的交织,问题复杂且模糊;在生态系统领域体现为生态系统的固有复杂性及跨越不同空间、时间和治理尺度的不可预见后果;在气候变化治理中涉及知识碎片化、行业和组织的分散;在灾害与危机管理中涉及时间紧迫性、权威缺失、责任混淆等特征。不仅如此,这些现象同样贯穿于社会公平与福祉、公共政策、战略管理等领域,突显了抗解性的广泛性与复杂性。这一系列特征表明,抗解性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深深嵌入城市治理的多重维度之中,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深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引发的多维度风险与问题。
深刻认识城市治理面临的抗解性特征是理解韧性城市的关键
从简单性到复杂性,再到抗解性,城市治理的难度和挑战不断提升,深刻认识城市治理面临的抗解性特征是理解韧性城市的关键。简单性问题和治理通常由单一问题驱动,因果关系明确,依赖固定规则或技术手段即可解决;复杂性问题和治理则涉及多因素耦合,需要系统化分析与协作治理;抗解性问题和治理则因其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利益冲突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解决方案难以奏效,甚至可能带来次生问题。在多维复杂性与深度不确定性交织的城市治理情境下,基于技术理性范式的传统线性治理方法在应对抗解性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其通常依赖静态规划、分割管理和单一目标导向的治理模式,无法适应城市复杂问题的动态演化特性,也难以协调多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冲突。而复杂适应系统虽然能够克服传统理性主义忽视个体主动性、适应性和学习积累等因素,并将“从简单到复杂”视为城市复杂适应场景中的基本特征,但对因主体冲突、价值分歧及治理路径依赖所导致的抗解性问题关注不足。作为理论转向与实践革新,韧性城市理念的兴起为城市治理提供了一种更具适应能力的范式,不仅强调对城市系统运行规律的整体性认知,更尝试通过多学科交叉视角揭示复杂问题的生成机制与解决路径。与简单治理、复杂治理都不同,韧性城市理念要求必须突破传统线性治理的确定性假设,倡导一种更加灵活、协作与持续优化的治理方式,从而能够在深度不确定性和多元利益诉求下实现系统性应对。
综上所述,城市治理问题正从复杂性演化为抗解性,其带来的核心挑战在于多元利益冲突、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交织下,治理方案难以找到最优解,甚至可能引发次生问题。相比于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城市治理的多系统耦合及复杂性特征展开,抗解性视角深化了城市治理的复杂主体关系和治理问题属性,强调治理过程中因多元利益冲突、制度惯性及路径依赖所导致的不可解性和次生问题风险。当多系统耦合的复杂性与多元利益冲突、价值分歧及制度固化相结合时,治理问题将从复杂性向抗解性演化,即不仅难以找到最优解,甚至任何单一的治理策略都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作者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