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蒲松龄是哪族人?》发表在45年前
2025-08-30 18: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哪族人?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鄙人。1980年11月30日,笔者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发表了文章《蒲松龄是哪族人?》(见照片)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笔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通史展览中看到一幅蒲松龄的画像,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蒲松龄,蒙古族著名的文学家”,顿时感到奇怪。笔者从初中时就开始读《聊斋志异》,很喜欢蒲松龄的文笔,也很想了解蒲松龄的生平。笔者打电话询问展览的主办者:说蒲松龄是蒙古人有什么根据吗?接电话的人大名叫王洪钧(音)说,依据的是蒲松龄写的《族谱序》,这篇序收在《蒲松龄文集》中。

在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笔者找到了《蒲松龄文集》。《族谱序》中写道:“……独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就是说,蒲家祖上不是外来的移民,而是世居于般阳(即今之淄川)的土著居民;他家在此地的祖坟里安葬着两位先人,一个叫蒲鲁浑,一个叫蒲居仁,同在元朝当总管。——仅凭这点材料就能判定老蒲家是蒙古族?我表示怀疑。我在《元史》中找到了依据:世祖忽必烈下令,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即一把手),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而元代的“汉人”包括女真人、契丹人和汉人。所以,“并为总管”,就动摇了这两祖先是蒙古人的说法。

我把破解的重点放在了“蒲鲁浑”这个名字上。先在《蒙古秘史》和《元史》里翻找,没有找到同样的名字。那年暑假,我在北京晚报新闻组实习。在去通州采访的路上,遇见一位蒙古族大学生。我向他请教:“蒲鲁浑”这个名字是蒙古人的吗?他告诉我:“如果你的发音没有问题的话,这个名字肯定不是蒙古人的”。

既然不是蒙古族的,那就到女真人中去找呗。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一个机关的宣传部工作。我在他那里借来了全套的《金史》,一页一页翻,一章一章找,嘿,找到了!《金史》里有不止一个叫“蒲鲁浑”的。在第八册的末尾《金国语解·物象》一章里有一行字:“布囊曰‘蒲鲁浑’。”——蒲鲁浑这个名字是女真人的!

我觉得可以下结论了,于是写了那篇《蒲松龄是哪族人?》文章的结尾说:“蒲松龄是女真人的后裔,或者说是被汉族同化了的女真人。”晚报五色土编辑李凤祥老师把它编发之后,还引发了争论。民族大学一位白姓作者撰文说:蒲松龄不是蒙古族人,是回族人。他以宋元之际泉州著名海商与政治家蒲寿庚为据,说蒲姓人都是阿拉伯人的后代。此后不久,蒲松龄纪念馆撰文:《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

多少年过去,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作为第一个提出质疑、第一个推翻了“蒲松龄是蒙古族”说法的人,笔者颇感自豪。现在看来,仅凭一个名字就判断该人是哪个民族的人,仍显轻率。历史是复杂的,民族的构成也是复杂的。蒲松龄究竟是哪个民族的人?说他是汉族人,没有问题。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