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12:39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物修缮保护等方面情况。
先后公布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表示,在长达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张自忠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以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有记者提问: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抗日英烈、英雄群体是14年英勇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马飞雄表示,第四批名录包括34处设施、遗址和41名英烈、2个英雄群体,这项工作从酝酿到产生公布,历时5个多月。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奋勇抗战。二是注重呈现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艰苦卓绝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奋战史。三是注重兼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牺牲贡献,还原展现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的抗战壮举。
“下一步,将以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为契机,进一步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抗战烈士纪念设施红色资源,推动抗日英烈事迹学习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社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抗战文物实证抗战历史、承载民族记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表示,新时代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据统计,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有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二是抗战文物系统保护格局基本形成。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国累计实施3000余项抗战遗址保护修缮、陈列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和馆藏抗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重要抗战遗址重大险情得以消除,馆藏抗战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三是抗战纪念馆体系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近20家抗战纪念馆、对50余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展陈提升,全国备案抗战纪念馆达到257家,抗战纪念馆建设质量和展陈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抗战文物教育功能充分彰显。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500余个,超过6000万人次观众走进抗战遗址和场馆。
开展各具特色的缅怀纪念活动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马飞雄表示,第四批名录所承载的每一个英雄事迹都令人深受感动、肃然起敬。
从著名抗日英烈看,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他们当中有爱国将领,比如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郑少愚;有战斗英雄,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7团2营营长刘鸣琴;有少年勇士,如抗日儿童团团员王禾;有爱国华侨,如蚁光炎;还有国际友人,如苏联援华飞行员奥列霍夫、罗马尼亚援华医疗队护士柯芝兰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宝贵生命。
从纪念设施遗址看,有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如位于河南洛阳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有见证抗战胜利的,如位于山西太原的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军部大楼旧址;有记录日本侵华血泪史的,如位于吉林白山的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还有反映中国军队出国作战的,如位于缅甸的密支那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鉴往事,知来事。”马飞雄表示,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发起全民共讲抗战故事公益行动,会同全国少工委利用抗战烈士纪念设施等资源,指导各级少先队就近就便开展“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动员全系统组织实施“山河映忠魂”英烈讲解员大赛、清明祭英烈、“致敬英烈”进社区等教育,举办抗战主题展览、开展抗战老兵与新时代新兵“时空对话”、运用AI技术复原抗日英烈画像等各具特色的缅怀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