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参与设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
首都教育 北京工业大学

2025-09-01 14:45 语音播报

胜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主题展览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

自启幕以来

已吸引中外各界观众超过55万人次

铭记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主题展览专家团队专家邹锋教授、

艺术设计学院李富军教授作品

参与展览

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鏖战》

作者:邹锋

尺寸:110cm×100cm×240cm

材质:青铜

身份:新四军

年龄:25岁左右

性格特征:坚定忠诚,灵活英勇,英雄无畏。

人物形象:南方战士,精壮结实。

服饰:身着正规新四军单衣军装,背斗笠,脚踏砖石呈前倾姿态,草鞋,左手紧握枪带,背扛汉阳造,右手紧握手榴弹,肩背子弹袋,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状态。

定妆姿态:战斗状态,脚踏砖石,姿态挺拔,尽显英雄气概。

《发动》

作者:李富军

尺寸:85cm×110cm×210cm

材质:青铜

身份:妇女干部

年龄:25岁左右

性格特征:年轻妇女中的佼佼者。活跃,果断,飒爽,有感召力,有斗争精神。

人物形象:身材适中偏高,健康,短发。面部表情充满自信,眼神传达出有事需要处理状态,或者传达最新指示等,有一种走路带风,马上要说话的动感。

人物服饰:身着合身的斜襟上衣,腰间束带,搭配贴合身形的裤子与布鞋,袖口微微卷起,展现出行动派的务实风格。

定妆形态:昂首挺胸,英姿勃发,右手自然叉于腰间,左手向前伸出,彰显出妇女干部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建 “中厅” 礼仪空间内,一组组雕承载着厚重纪念意义:中央礼仪阶梯以 9.3 米的宽度与净高,双重隐喻 “9.3” 抗战胜利日;两侧扶手上的《出征》《鏖战》《守护》《发动》《盼归》《放哨》六座圆雕,虽人物姿态各异但视线均导向地下展厅,既实现空间引导,又在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表现力间构建多维度记忆空间。

观众穿行其间,既能感受历史纵深中各群体的独特贡献,更能在多重镜像反射中看见自身与民族命运的血脉联结,让抗战精神得到富有生命力的传承。

团队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先烈的崇敬,深耕抗战史料,从泛黄文献到口述记录中反复甄别遴选,提炼出新四军、八路军、妇女主任、民兵队长、儿童放哨、老大娘送军鞋六大代表性身份;创作中以 “寸寸打磨求精准,步步推进见匠心” 的执着,微观处细究军装制式、红缨枪弧度、军鞋针脚,宏观上融合象征意义,经数十次修改调整,使作品生动刻画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英雄群像,深刻诠释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的真理。

邹锋教授作品《鏖战》

李富军教授作品《发动》

大型组雕《根据地军民》泥稿创作阶段

大型组雕《根据地军民》方案汇报阶段

大型组雕《根据地军民》创作放大阶段

以匠心琢细节

用艺术承记忆

他们的作品

让民族精神永流传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