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9月演出预告(9月1日-9月30日):精选剧目(2)
2025-09-01 14:5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03

话剧

话剧《屠夫》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看点

动荡时代里的人生变奏

战争阴霾下的命运抉择

以戏剧的方式讲述历史

人艺舞台再现反战经典

话剧《屠夫》由彼得·普列瑟斯(奥地利),乌尔利希·贝希尔(德国)编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肉铺老板伯克勒一家被卷入法西斯专政的政治漩涡中的故事。

新闻发布会现场

该剧虽未直接呈现战争场景,却透过每个饱受创伤的普通人,在笑泪交织间更深刻地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性:既碾碎生活,也扭曲人性,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谁才是真正的“屠夫”。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讲话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人艺立足国际视野、国家立场、当代思考,决定推出一部能呼应历史和传递和平力量的作品,用戏剧的方式参与纪念这个重要的时刻。

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且包含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暴行共同意志的话剧《屠夫》,正是这样一部聚焦反战主题的戏剧作品。1982年,作为对《茶馆》赴欧演出的回访,德国曼海姆民族剧院携被称为“日耳曼《茶馆》”的话剧《屠夫》来人艺演出,当年12月,人艺就将该剧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2005年,朱旭、郑榕、周正等已年届七旬、八旬的老艺术家们再次登台,以教科书式的表演在《屠夫》的演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此次《屠夫》的排演,将不拘泥于前人的创造,以全新艺术面貌与青春演员阵容与观众见面。

扫码购票

时间:9月6-17日

地点:北京国际戏剧中心

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国家话剧院

看点

该剧将于9月2日至7日登上国家话剧院剧场,向始终追求永不妥协的自由意志与世界和平的人们献上诚挚礼赞。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年是让-保罗·萨特诞辰120周年。创作于1946年的《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在二战后的第一个剧本,也是他早年集中反映个人哲学主张的名剧之一。

排练照

此次吕茜一角由国家话剧院演员海清倾力演绎。她回顾道:“1997年,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来北京上大学后,看的第一部话剧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这部戏可以说是我的戏剧启蒙。时隔28年后,能有机会塑造吕茜这个人物,我深知这一人物的跨度极具戏剧张力,从‘眼里只有爱情光芒’的少女,蜕变为‘以沉默为武器’的战士,其转变的核心并非是英雄主义突然觉醒,而是人性深处对自我尊严的不断坚守。”

海清饰吕茜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7日

地点:国家话剧院剧场

话剧《仲夏夜之梦》

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

看点

话剧《仲夏夜之梦》首演于2016年的夏天,在莎翁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邀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合作导演克里斯·怀特倾力打造了这场“梦”。九年来,这场“梦”在小剧场为观众带去过月夜下的闹剧与欢乐,也扩容至戏剧场展现出广阔诗意的浪漫与梦幻。

今年9月,这场“梦”回到了开始的地方。经典从未因时空的变化而褪色,支撑这场梦穿越四百余年时光的,是戏剧呈现的无限可能性,更是莎翁笔下永恒的爱情谜题与喜剧智慧。

莎士比亚在他的时代跨越整个社会阶层向人们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但并未止于此。《仲夏夜之梦》戏剧化地描述了一个森林中的童话王国,人们需要确保在天黑后掩头走出家门,以避免月亮在人们心中引发的狂乱,当你认识到这一点,这个童话王国也许就没那么奇怪了。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0-14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话剧《延水谣》

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

看点

话剧《延水谣》基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全民抗日救亡图存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这一重要地域,立足重大主题,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搬上舞台,剧目以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文艺青年成长为主线,通过群像塑造与多线叙事,生动再现了他们在鲁迅艺术学院经历生活磨砺、艺术理念碰撞与战火洗礼后,从“亭子间”走向战场、从文艺家蜕变为文艺战士的历程,深刻诠释了“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内核。

艺术手法上,该剧采用散文诗化结构,融入《鲁迅艺术学院院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鲁艺学子之歌》《保卫黄河》等革命歌曲强化历史共鸣,以“刺刀尖带上文化”等象征性台词,具象化地展现出文艺的战斗力量,使抗战精神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3-24日

地点:中央歌剧院剧场

话剧《心迷宫》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看点

2021年

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悬疑话剧《心迷宫》

作为「深渊剧场」第二部作品迎来首演

首轮27场演出票提前一周全部售罄

超14000名观众共赴心迷宫探人性幽微

创下豆瓣评分8.4 大麦评分9.0 猫眼评分9.4高分

160家媒体通力报道

12米贵州吊脚楼平地而起

多视角机位升级悬疑氛围

悬疑之间环环相扣 叙事方式封神登顶

原本就很荒诞的故事

在演员演绎下更令人忍俊不禁

每个角色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突破道德的底线

在凶案之外处处呈现了对人性、欲望的嘲讽

一具突然出现的无名焦尸,三家各怀鬼胎的抢尸闹剧。是失踪的妙龄少女?是家暴的村花丈夫?还是债台高筑的痞子青年?清正廉明的村长一路拨开迷雾,却似乎越陷越深。这群人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在殡葬的舞台上一一亮相,几度陷入迷芒,找不到走出“迷宫”方向……

扫码购票

时间:9月6-7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话剧《北上》

杭州话剧艺术中心

看点

事往唯余水,

人非但见山。

《北上》是故事的地理走向,

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走向。

运河一直是我写作重要的背景,

也是以文学方式认识世界有效的路径。

——徐则臣

大型话剧《北上》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是杭州首部以运河为背景的大型话剧。

本剧通过一位意大利人小波罗由南向北走完运河的心愿拉开全剧的帷幕,以“古今交织”的叙事线索,演绎由浙江杭州至北京通州、绵延运河两端的人间世情,讲述一段跨越百年的运河史诗。以小窗口见大世界,交融中西文化,巧妙地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一条横亘千年的运河图景和一个民族的荣辱史。

《北上》戏剧结构的亮点在于它的时空并置,也让这出戏变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后现代话剧。让运河作为主角随着波涛向我们走来,构筑成了我们当代文化的新景观。

——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点击查看原文

看完《北上》以后我觉得它有几个气象,第一它有浩荡之气,第二有生命之气,第三些许有混沌气象。《北上》所展现的运河史,同时还是一部民族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与世界交流、交往的历史。我们既看到了宏阔的东西,也看到了很多微观的东西。它的结构十分独特,看似是单白赋格,但是都做了非常微妙和精细的整合,于是我们看到的仍然还是一个运河历史的整体、民族演进的整体。

——陈彦(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点击查看原文

在持续的打磨与精进中,话剧《北上》保留着不变的核心:“运河”始终是艺术创作的第一主角。它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同一条纽带。在舞台上标志性的时空并置手法中,这条运河得以更直观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人民日报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9-20日

地点:国家话剧院剧场

04

音乐剧

《重聚》音乐剧明星音乐会·北京特别返场版

莱明·卡莱姆罗、普雷斯顿·杜鲁门·博伊德、劳拉·奥斯尼斯等

看点

被誉为“天花板级别”的音乐会《重聚》

集结来自百老汇及欧洲大戏的音乐剧巨星

用音乐会的形式唱响一首首

来自知名音乐剧中的经典唱段

自从2024年《重聚》首次在国内开演

到2025年年初《重聚·贰》再次开场

整个系列演出豆瓣评分高达9.5/9.4

北京场演出全场售罄,一票难求

火爆程度真的远超你的想象

作为粉丝惊喜的事情

就是盼望已久的演出重归返场!

2025下半年,《重聚·特别返场版》

万众期待,爆款重回北京

扫码购票

时间:9月4-6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

上海剧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

看点

风舞阳,一个草根少年,误打误撞间成为锦衣卫的一员。偶然间偷听的一场密谋中,将他的命运瞬间悬于刀锋之上。编剧/作词孙浩程解读,剧名中的“刀”象征锋利与冷酷,既是杀戮的工具,也是保护的利器;“花”则柔软美丽,是希望的化身,也是无数脆弱小人物的象征。

“刀与花”的意象贯穿剧情始终,在忠诚与背叛、道德与情感的煎熬中,赋予角色强烈的个性与情感张力。刀与花的对立与交融,也在人物成长的弧线中,展现出深刻的人性反思。

音乐创作方面,该剧延续了“新·国风”音乐剧的独特审美,继续探索创新,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代电音的潮流元素结合。同时,动作戏与音乐高度契合,传统武术的刚劲中,融入了现代舞的灵动、街舞的爆发力。另外,高难度的调度与精密的配合,使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带来震撼人心的感官盛宴。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1-14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音乐剧《故乡,别来无恙》

一字文化

看点

延续电视剧的精神内核,用音乐呈现具有感染力的治愈故事,音乐剧《故乡,别来无恙》在忠实呈现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由著名导演邓在军担任艺术总监,新锐制作人曹瑜领衔主创,并汇聚《新华报童》《闪闪的红星》等口碑音乐剧的原班团队。

新闻发布会现场

该剧聚焦四位都市女性的成长故事,以乐入戏,再叙“天府四大金刚”的人生奇旅,通过她们的重逢际遇,聚焦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情感状态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面对的重重挑战,以音乐剧视角重现剧集中的“名场面”,展现当代人在事业、情感与自我认同中的挣扎与蜕变。

新闻发布会现场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9-21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来源|北京文艺攻略


作者:

文旅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