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17:06
又是一年开学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正以多种形态涌入教育场景,成为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的新主题。
在好未来大楼的开放日现场,孩子们体验着AI和科学结合带来的新奇:有的用语音操控麦克纳姆轮智慧小车前进,有的拿着组装好的对讲机喊话,有的观察机器人执行搬运任务,还有的戴上“智慧AI眼镜”,通过语音指令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视化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认知的实践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大科学课堂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学而思大科学课程老师表示。
教育场景的深刻变革正在开放日现场生动上演。这个开学季,人工智能不再只是悬浮的概念,而是成为了实打实的教学工具和学习伙伴。从科学课堂到作文批改,从数学解题到外语口语训练,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教与学的方式。
科学教育转变:从“思维培养”到“拥抱未来”
AI科学课成为开学季的新亮点。在《智慧AI眼镜》的开放课堂上,学而思大科学课老师正在带着孩子们动手组装智慧AI眼镜,从认识零件开始,逐步还原硬件设备需要的功能和原理。
“通过组装智慧AI眼镜,孩子可以了解硬件的结构、人工智能的原理、硬件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人与人工智能的互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素养。”学而思大科学课老师表示。
《智慧AI眼镜》课程背后,是科学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升级。业内普遍认为,中小学科学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导向,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升和发展青少年科学素养,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科学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改变——科学知识的领域拓宽,科技迭代的速度加快,科学实践要求提高,科技人才需求更新。
人工智能时代,应怎样开展科学教育,才能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推动人工智能成为赋能科学教育的“新引擎”。“一是将人工智能作为教学内容,融入科学教育;二是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手段,提高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这也成为学而思设计大科学教育课的主要思路。一方面,学而思将人工智能植入教学内容。除了智慧AI眼镜之外,学而思还带着孩子走入无人驾驶基地,组装能够语音控制的麦克纳姆轮智慧小车,用教具还原人工智能辅助下的智慧农场和智慧医疗系统。
“我们需要把人工智能置于生活场景中,让它帮我们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在保留孩子创造力的同时,引导孩子用科技改变生活。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大科学课程传达的理念。”学而思大科学课老师表示。
另一方面,学而思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学而思在编程课中引入生成式AI辅助“写代码”,帮助孩子学习App设计与开发。学生在此过程中能清晰了解产品设计流程、工作逻辑以及编程基础。
“这个过程培养的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执行步骤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适应性学习能力。”另一位学而思大科学课老师补充道,“生成式人工智能让编程学习更轻松。我们坚信编程方式会随其发展而改变,因此希望通过课程教会孩子如何适应变化。”
赋能教育全链条:从课堂到家教的数字变革
在开放日现场,更多可能性得以展现——从备课授课到作业辅导,从科学教育到人文素养培养,人工智能正深入教、学、评等各环节,成为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在课堂内,学而思将其具象化为AI智慧教育品牌“九章爱学”。该品牌基于自研的九章大模型和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打造多场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覆盖课前备课、课中教学到课后学习等环节。其核心产品包括适配校园大小屏场景的AI学习系统、九章爱学手机应用和九章爱学教师版,共同构建“AI+教育”智能生态。
对于教师来说,人工智能可以是高效的备课助手。“九章爱学”能快速生成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供多媒体素材,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使其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多媒体大屏与学习机小屏的联动不仅增加课堂趣味性,还能实时分析学生学习解题过程,监测专注度与理解程度,帮助教师精准把控教学节奏。
在课堂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延伸至阅读领域。学而思的大阅读课在购买版权无删减基础上,将一本厚厚的书拆成了8本薄薄的册子,以阶梯式的阅读方式降低阅读的门槛和难度。同时,学而思大阅读用多教学经验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沉浸式故事教学课堂,让教师化身故事演绎者,生动还原经典故事场景,营造具有吸引力的阅读学习氛围,引导孩子将“被动阅读”变为“主动探索”。
纵观学而思的创新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改变已从单点工具的应用,发展为对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它正在深刻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师生的互动模式,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已然到来。虽然几个场景无法描摹基础教育未来全貌,但技术迭代为教育创新提供新可能。”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教育已迈入创新时代:改变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促进资源共创分享、消弭数字鸿沟;构建素质能力、推动全面发展。”
校检:张萌 孙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