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独家揭秘|首都4265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保障纪念大会,超九成是“00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褚英硕 王琪鹏 何蕊

2025-09-03 10:44 语音播报

热点

在盛大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背后,来自30多所高校的4265名青年志愿者分布在117个服务保障岗位上,开展路线引导、现场服务、观众互动、应急处置等志愿服务,如同一台精密仪器的一个个齿轮、螺丝钉,保障大会平稳有序进行。

上千个服务点精准就位

天安门区域,有2358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是如何精准就位的?井然有序的背后,藏着一份特殊的导航密码”——由志愿者工作专班精心绘制的志愿者力量分布图。

大会志愿者马萧萧

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马萧萧既是志愿者,又是这项任务的参与者。在他的笔下,这张分布图不仅标注着清晰的空间坐标,更写就了青年志愿者的专业与担当。

6月初,作为最早到岗的志愿者之一,马萧萧进驻志愿者工作专班,与北京团市委工作人员并肩投入到“落点落图工作当中。这项关乎全局的任务,要将138支志愿者服务队、近500个服务点、26条集结疏散线路精准标注,最终形成清晰直观的力量分布图,为现场组织调度提供关键支撑。

得知能发挥专业所长,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既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马萧萧坦言。绘制城市地图与各类分析图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基本功,但这次任务对图纸的准确性、实用性和美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将繁杂的CAD工程图纸转化为清晰直观的彩色平面图,让未经过专业工程训练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落点落图”工作需要更高的精度从处理底图开始,马萧萧的工作便充满挑战。保证地图精度与保密要求,团队使用测绘院提供的CAD底图进行绘制,从海量信息中剥离有效内容。小到每条街巷的走向,大到每栋建筑的俯瞰轮廓,都需要他用填色功能重新绘制,相当于在数字世界里再造现场空间。

绘图,仅仅是第一步。更繁琐的落点工作接踵而至。数千名志愿者的信息表格,需要逐一对应到地图上的1010个点位,安检口、观礼台、饮水点、防暑站等设施的位置与类型都要详细标注。连续5个星期,他从上午8点忙碌到夜里10点,只为让繁杂的数据在图纸上变得井然有序。

马萧萧所在的部门共有12位成员,每个人都在岗位上全力以赴,重要节点常常忙碌到凌晨2点。每次演练结束后,复盘工作甚至会持续到凌晨5点。大家都在反复推演每个细节,生怕有任何疏漏。大会当天,马萧萧与众多志愿者一样,值守在广场西侧的服务岗位上。当他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时,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感涌上心头。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十二字箴言,是我们幕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最深刻的共鸣。工作人员通宵推演流程,无数人在幕后默默配合。他们从未出现在镜头里,却让整个纪念大会的齿轮精准运转。马萧萧说,在他看来,舞台的璀璨源于对每一束光的精准把控,大会的顺利进行源于对每一个细节的反复推敲。我们不需要追求个人荣光,只需做一颗小小的石子,一颗精准的螺丝,牢牢镶嵌在集体成功的宏伟大厦中。

30分钟内协助完成千人转场

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验票口,是观礼人员进入观礼台的最后一道关键环节,数千名观礼人员从这里集中入场。如何在最快速度下保障人流安全流畅通过,是对志愿者们专业能力的最大考验。

大会志愿者陈梓星蕊

前方是东观礼台,请大家准备好票证,每个通道都可以通行,请优先选择人少的通道!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志愿者陈梓星蕊手持扩音器,一遍遍进行着温馨提示。志愿者们全程保持标准礼仪姿势站立,不停在通道间穿梭,时而俯身解答问询,时而抬手指引方向,用细致服务让人流如活水般顺畅流动。

票证核验、路线引导、设施指引……每个环节都需要志愿者们将座位分布和服务点位熟记于心。观礼人员一到,全身立刻充满力量,心里满是雀跃,根本不觉得累。陈梓星蕊的话语里透着热忱。

为高质量完成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展现首都青年的精神风貌,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团市委牵头,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警察学院等33所高校选拔了政治涵养高、专业能力强、服务经验丰富的4265名志愿者,在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等近500个志愿服务岗位开展服务保障工作。作为一名日常志愿时长累计超900小时的志愿者,陈梓星蕊此次担任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验票岗的点长

观礼人员入场高峰过后,志愿者们立刻转入新的战场随着外宾车辆陆续抵达,陈梓星蕊与其他29名伙伴迅速转场至停车场,以同样饱满的热情引导外宾入场。当大会正式拉开帷幕时,他们却要悄然退回廊道待命,只能隔着红墙聆听长安街上的阅兵号角与群众欢呼。参与这次大会的大部分志愿者都看不到现场盛况,但听到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和身边伙伴相视一笑,觉得无比值得。陈梓星蕊说。

盛大的阅兵式结束后,新的考验接踵而至。部分观礼嘉宾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从观礼台到人民大会堂的转场,这对路线控制和时间把控提出了极高要求。陈梓星蕊带领团队快速到位,不仅要准确辨认嘉宾身份,还要逐一核对车牌号与车辆位置,确保转场高效有序。正式上岗前,志愿者们进行了密集的礼仪培训,践行“3米微笑原则,对着镜子练站姿、与伙伴模拟问答,把每个细节刻进肌肉记忆。

坚守的背后,藏着鲜为人知的付出。为了参与此次任务,陈梓星蕊放弃了假期回安徽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直到大会结束前,父母都不知道女儿留校的真正原因。活动结束后,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也是这场盛会的参与者!陈梓星蕊说,尽管身处幕后,但每一名志愿者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所有力量汇聚起来,就是志愿精神的最好实践。我们以青春之我青春之国家奋斗,这便是最有意义的青春答卷。

志愿者超九成是00后”

在西南观礼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志愿者胡金超是一名“00后”,也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他的家乡,湖北红安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而他就读的中国人民大学,其前身正是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培养人才而创办的陕北公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传统深植校园。受此感召,18岁那年,胡金超主动报名参军,后来荣获了四有优秀士兵、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等荣誉。

退役大学生士兵、大会志愿者胡金超

看到受阅方队严整的军容、自信的步伐和高昂的气势,我会产生强烈共鸣。胡金超说,部队的经历让他时刻提醒自己:曾经是军人,现在做志愿者,要拿出同样的精气神。

志愿者胡金超

阅兵式上,战旗方队的亮相让他尤为难忘:每一面战旗都承载着抗日烽火中的功勋荣誉,是先烈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当这些带着厚重历史感的战旗,引领着后方的装备方队经过眼前时,我仿佛看到80年前的烽火与今日的荣光完成了历史性交接,抗战精神在一代代军人间永续传承。

参与纪念活动的志愿者中,00后”占比超九成。这群志愿者中,有英勇抗战、为民族解放牺牲的英烈后代,有满怀报国志、曾经奋战在国防一线的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也有曾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的骨干。他们当中,有人利用专业特长发光发热,有的则在电视镜头看不到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力量。

对于青年志愿者来说,参与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在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课堂中,青年志愿者以满腔的报国志、爱国情,致敬80年前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世界和平伟大事业牺牲的英烈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爱国情怀和奉献担当。

纪念大会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