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独家揭秘|王珊:替太姥爷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鹿艺佳 邓伟

2025-09-03 11:41 语音播报


在9月3日的纪念大会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部分同学参与了暖场环节的合唱表演,王珊作为带队老师,也有幸来到天安门广场,共唱革命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第一句歌词一出口,泪水已在眼眶打转:“太姥爷,您听到了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王珊的太姥爷彭振华在冀中地区担任电报员,带着妻子一起参加抗战。王珊小时候常听太姥爷讲抗战经历。“电影《南京照相馆》结尾中,老金和毓秀把孩子藏在箱子里出城的一幕,是太姥爷的真实经历。”抗战后期,有一次彭振华带着妻子和孩子,乔装打扮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转移到另一处根据地。“那时我的舅姥爷只有两个月大,他被放在箱子下面,还好一声没哭,三人才得以顺利转移。”王珊说,太姥爷每每讲到这里,总是感慨,倘若当时有一声啼哭,便没有如今这个大家庭了。

2017年太姥爷去世,每逢国家举办阅兵这样的重大活动,老人都特别兴奋。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太姥爷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活着就是幸福。”每逢学业、生活上遇到困难,王珊总能回想起这句话。太姥爷讲述的抗战经历,成为她直面困难的精神力量。“先烈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取得伟大胜利。我们生活在崭新的新中国,更应该奋发自强。”

王珊说,参与到这次纪念大会的合唱环节,带队老师的工作十分艰巨。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都是非专业的声乐“小白”,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合理安排训练,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技能、进入状态,还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情绪调整、心态变化和身体状况。“不仅同学们得到锻炼,我作为老师也成长了很多。”

天安门广场上,王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激动万分,热泪盈眶。“我不是一个人在看,而是作为新时代青年,替先烈们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独家揭秘

编辑:王可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