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包子为什么叫“狗不理”
2025-09-04 12: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提起天津的美食,人们总会想起“狗不理”包子:“薄皮大馅儿十八个褶儿,好像一朵花儿。”这么好看又好吃食物,怎么叫了个“狗不理”呢?

据说,“狗不理”最初的创始人名叫高贵有,小名叫“狗子”。因为他的生意好、顾客多,忙起来就顾不上跟人打招呼,所以人称“狗不理”——这个说法实在太牵强了。在高贵有做买卖的那个时代,谁不懂得“和气生财”?来光顾生意的都是衣食父母,做买卖的无论多么忙,也得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岂有“不理人”之理?

笔者多年前曾经在天津“狗不理”店吃过一回包子,现场来了一位表演天津快板儿的,给客人献艺助兴,说的是本店历史,其核心就是解释“狗不理”名称的来历,所采用的,就是上面那个说法。网上对“狗不理”的解释,也是如出一辙——

说天津郊区有一户高姓农家,四十岁喜得贵子,取名高贵有,为求平安,乳名叫“狗子”。狗子长到十四岁时,来天津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由于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好手艺活儿。其后,狗子不甘心寄人篱下,便自己摆起了包子摊儿。他发明了水打馅、半发面的工艺,做出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包子外表如同一朵绽放的白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吸引了十里百里的人们都前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生意顾不上说话,人们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就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就叫他狗不理了。

这个荒诞的说法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胡诌出来的。首先说,中国北方的民俗,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有叫龙、叫凤的,没有叫“阿猫”“阿狗”的。退一步说,人家小名叫“狗子”,就能称呼此人为“狗”么?那就是骂人了。如果说这人脾气不好、得罪人了,被人骂他是“狗”,那另当别论(估计没有这种可能);不能说因为他做的包子好吃就叫他为“狗”,无论天津北京,没有这个道理。

那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这个买卖的创始人高贵有的乳名叫“狗不理”——可不是“狗子”!周围人对他熟识,叫他的乳名,这是一种亲昵。叫开了之后呢,就成了这家包子铺的字号——这才是正解。买卖以创始人名字行于世的并不少见,比如“王麻子剪刀”“白魁饭庄”“吴文魁笔铺”“张一元茶庄”,等等。

或者您纳闷儿:怎么给孩子起个乳名叫“狗不理”呢?要知道,在医药不发达的社会,新生儿死亡率往往很高。京剧《沙家浜》里有个人物原来名叫七龙。问起沙奶奶,说她生了七个儿子,怎么只见七龙一个人呐?原来的唱词是“七个儿有五个冻饿夭亡”,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后来说生七个孩子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就把七龙的名字改为“四龙”了。这是题外话——前面说了,高家四十岁才得子,恐怕不好养活,于是起名“狗不理”。

为什么怕不好养活就叫“狗不理”呢?这就要说到民俗了。北方一些地区,新生儿夭折是不能装入棺材下葬的,要扔到野外喂狗,以便让他早早转世为人——这个说法当然是迷信。于是,老百姓为了孩子好养活,起名叫“拴住”、“锁住”、“留住”、“结实”、“石头”之类,用以寄托保住孩子的希望。高家为了保住这个得来不易孩子,于是叫“狗不理”——狗不会吃、不会被狗吃,意思是他不会夭折。类似的乳名还有“狗剩”什么的。

或问:你怎么知道高贵有乳名叫“狗不理”呢?——我听过天津相声演员赵伟洲的一段相声,里面有这么个解释。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