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大学培养“带娃专家”!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更多育儿高手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悦

2025-09-04 15:51 语音播报

锐评

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首次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教育学类,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两所院校。据报道,开学季,第一批“带娃专业”的学生已迈进校园,山东女子学院该专业今年一口气招了40名新生。

多年以来,在很多家长眼里,带娃只要给吃给喝、换换尿片就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育儿观念已经改变,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希望婴幼儿得到更科学的照料。据报道,0至3岁这一阶段,婴幼儿大脑可塑性极强,科学的照护将最大限度激发婴幼儿潜能;对孤独症、多动症、发育迟缓等早期表现较隐蔽的问题,科学照护下能及时识别,在最佳干预时机尽早介入。也就是说,带娃水平与孩子当下的健康水平、后续的生活习惯、未来的发展情况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带娃越重要,宝爸宝妈们越头疼。尤其双职工家长,自己没时间带,家里老人往往没有精力带。有些老人的带娃观念和习惯,又让年轻家长感到不放心,于是很多家庭把目光投向托育市场。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婴幼儿托育行业又面临人才结构矛盾。虽然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不少,但既懂专业又懂管理、能提供家庭养育指导等系统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专业人才不多。一边是庞大的托育需求,一边是有待提升水平的托育供给,这样的矛盾不仅困扰育儿家庭,也多少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让“带娃专业”进入大学培养体系,正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据报道,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培养内容,不仅包括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护技能,还涵盖婴幼儿发展评估与指导、家庭教育支持以及托育机构运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相较传统的月嫂和保姆等,接受系统化、专业化教育的“带娃专家”,更能成为更专业的托育“多面手”。“育儿高手”的培养,既为市场提供高层次托育人才、促进托育行业发展,也为大学生开拓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更重要的是,在托育人才的托举下,婴幼儿家庭可以得到更科学的育儿指导、育儿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从象牙塔里的校园萌新,成长为市场期待的带娃专家,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带娃毕竟实践性强、复杂情况多,学校在培养过程中,不妨不断评估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在与学生的磨合中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也可以通过观测“带娃专业”学生未来融入市场的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育儿高手的本领。

从有人服务,到精细化服务,再到高水平服务,托育行业一步步迈向更高台阶。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有关生育、养育、教育的服务升级水平。育儿行业高手辈出,才能帮更多家庭减少生育养育的后顾之忧。


编辑:张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