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18:40
1944年深秋,蒋繁柽被日军从北京宪兵监狱押解至日本,成为一名被强征的中国劳工。在这段长达16个月的押运与劳工经历中,他在回忆录中只字未提“恐惧”和“痛苦”,字里行间却写满了被剥夺人性的细节:没有窗的潮湿工棚、无法如厕的大缸,以及每日清晨拉走死者的沉默队伍。蒋繁柽活了下来,没有宣言,只有在一页页纸上沉默地记录。这种沉默本身,已成为一种战斗的见证。因为早在走上这段命运轨迹之前,他已是北京电业系统中最早的中共地下党员之一。他的战场,早在石景山电厂(以下简称“电厂”)就已悄然开启。
北京电业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比蒋繁柽更早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是他的兄长蒋繁栻。1930年前后,蒋繁栻进入电厂工作,后调任北城变电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与思想启蒙的双重激荡下,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北京电业系统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工作服之下,他是党组织在电力系统布点的先锋。他利用岗位便利接触变电设备图纸、掌握配电线路分布,并秘密传递情报、发动职工抵制破坏命令,在京西一带点燃起红色星火。1942年,蒋繁栻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身体备受折磨,最终被亲戚带回老家河北玉田县鸦鸿桥,在家乡牺牲。关于蒋繁栻本人的史料寥寥无几,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他带动了身边的青年人加入革命,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蒋繁柽。
电厂内红色支部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掀起抗战热潮。蒋繁柽决心离开电厂,南下抗日。中共党员朱贵庆、其兄蒋繁栻来到电厂,劝说弟弟留在厂里参加敌后抗日活动,并于当年12月将蒋繁柽发展为中共党员。1938年6月,蒋繁柽在发电厂内部秘密建立了北京电力系统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
地下工作期间,蒋繁柽积极组织“工人救国会”的成员召开秘密会议,向工人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1938年到1942年,为了广泛地联系群众,同时也为了掩护在白色恐怖环境中的党组织,蒋繁柽等人还在厂里组织了“工会互助会”和“电铁篮球队”等团体作为外围掩护。1942年,蒋繁柽带领进步青年秘密组织了“三光社”,即“黎光”“曙光”“晨光”,表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为期不远,利用墙报开展抗日救国宣传。蒋繁柽的地下工作一直持续,直到因身份暴露被捕,后于1944年被押解至日本,从此踏上了开篇所述的那段沉默而煎熬的劳工旅程。
当时的石景山发电厂可谓京西电网咽喉,是北平电力的命门之一,因此成为日伪敌人高度设防的重要目标。支部多次联络西山八路军开展突袭行动。八路军曾三度对石景山发电厂实施突袭,有力配合了根据地“反扫荡”行动。尤其是1938年7月7日,第二次出击前,蒋繁柽把电厂周边地形和敌军驻防图交到八路军手中,此次奇袭大获全胜,晋察冀军区机关报《抗敌报》头版头条以“攻毁石景山发电厂,北平顿成黑暗世界”为题刊载本消息。
石景山发电厂曾被日军严密控制,成为侵略战争的能源命脉。兄弟二人带领职工破除控制、传递情报、配合破袭,让这个原本被敌人控制的电厂变成红色革命据点。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侵略者对电力的控制,为后来石景山发电厂重回人民怀抱创造了可能。
今天的“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
如今,这段历史被永久保存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中。展馆分为“模式口通电·往事”“红色电力·记忆”“红色人物·追忆”“华商电灯·印象”四大板块,通过百余张历史图片、数十件老物件、口述史料和多媒体装置,全景式还原了模式口地区从“北京第一通电”到“红色电力记忆”的见证历程。其中,“红色人物·追忆”展室集中展示了北京电业第一个中共地下党员、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脉络,以及蒋繁柽劳工回忆录等珍贵史料。
2024年“开学季”,北京市第九中学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开展“开学第一课”红色教育活动。展厅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实物,以及泛黄的回忆录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他们驻足在蒋繁栻、蒋繁柽事迹展板前认真聆听讲解,有学生感叹:“原来电力发展背后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每一度电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节约用电!”。
带队教师马老师表示:“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不但让学生走近了中国电力工业的红色历史,更通过丰富的内容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展馆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厚重的历史底蕴,已成为面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自2021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达20余万人次,展馆被纳入主题教育现场教学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2022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石景山区“关心下一代”红色教育基地,并入选首都国企开放日参观线路。2024年底,展馆被正式授牌为“北京地区类博物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纪念胜利,不只是铭记宏大战役,更要记住那些在沉默中燃烧的生命。蒋繁栻、蒋繁柽兄弟,共同点亮了京西电力秘密战线的第一盏红色灯火。他们虽早已离去,但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是让发电厂重归人民掌控,让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光明重新点亮。今天的每一度电,都是当年黑暗中斗争的回响。红色电力的记忆,不只是铭刻在展馆里,更铭刻在一代代电力人心中。
如今,这份传承仍在延续。在“北京第一通电村”的展厅里,一批批青年学生、基层党员、供电员工走进展馆、重温誓词、开展思政课程。他们在实物前驻足,在影像前沉思,在红色故事中找寻初心原点。
在京西大地,无数新时代首都电力人在电网建设、电力抢修、供电保障现场等接续奋斗,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实际行动,回应八十年前那场沉默抗争中的光明承诺。八十年风雨,红色基因不灭,人民电业的脊梁依旧挺立。
文字作者:张毓颖、童艺玮、王渊
图片拍摄及提供: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