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搭观礼台像拼大型乐高,建年号台用上金属3D打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2025-09-04 22:42 语音播报

热点

长城年号台施工现场。

丰饶金、城墙红、橄榄绿,呈“众”字形排布的临时观礼台蔚为壮观,近5万个座椅供观众在现场感受盛况。14米高的长城年号台恢弘大气,主造型对称布置,宛若两扇矗立的大门,已成为热门打卡背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这些重要元素完美呈现的背后,离不开北京国企精益求精的服务保障和创新技术的有力支撑。

观礼台快速搭建 如同拼大型乐高

相比以往,此次搭建的临时观礼台分低、中、高三种高度,前低后高呈一定坡度,让观众获得更佳的观礼视觉效果。其中,中、高区分为上下两层,最高处有6米多高,接近于两层楼。

“与历次庆典搭建相比,这次模块单元数量增加27%。”北京建工副总经理何海琦说,除固定观礼台之外,此次活动临时观礼台由钢结构观礼台和铝合金观礼台组成,共计2200多块。

座椅数量庞大,还要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只有将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座椅都精准落位,才能让观礼台完美展现出设计造型,因此,每一个模块的加工、安装、拆除都要精准到毫米级别。

8月21日,北京建工建设者冒雨进行临时观礼台搭建。

项目部编制了60余份施工方案,其中仅钢结构模块搭建的作业指导书,就有200多页、3万多字,为项目精细施工提供指南。

标准的、异形的钢结构模块,从今年5月开始就在京城机电旗下京城重工台湖基地内紧锣密鼓生产。运到广场正式组装前,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在朝阳体育中心重复拆装模拟训练,每个模块都有唯一的编号,确保万无一失。

凌晨2点的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观礼台施工现场,如同一处大型乐高组装现场:不同单元的模块,带着不同颜色的编号标签码得整整齐齐,吊臂悬在半空的吊车,正等着将这些“大块积木”精准拼接。

施工人员紧盯模块的拼接处,捏着卷尺,反复比对接缝,不放过任何一处哪怕毫厘间的错动。第三次演练前,项目团队不到48小时就让全部模块精准落位。

年号台科技含量高 小样首用金属3D打印

长城年号台由基座、长城台、年号字、和平鸽四大元素组成,主体结构上部的异形钢结构桁架造型复杂,要克服夜间施工局限,实现700余吨钢结构无误差拼装,无疑是一场硬仗。

夜色下,施工团队正在拼装年号台。

“把‘硬骨头’拆成小块啃。”北京城建集团副总经理、技术专家张晋勋担任项目的现场总指挥。他说,经过团队多次模拟测算,将这组异形桁架拆解成22个独立吊装单元是最合理的方式,既满足运输尺寸要求,又节约人力物力。

这就像把一张大拼图分成22片,每一片都密密麻麻标记400多个定位点。定位点就是桁架安装的“身份证”。项目团队模拟20多遍拼装流程,工人只要瞅准点位对接,就能保证单元体之间、单元体跟底座严丝合缝。

新技术的应用,让年号台更具科技感。为寻找能够满足色彩呈现稳定、不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幕墙上色工业化制造方案,项目团队历经两个月的持续探索和反复调研,最终实现UV打印技术在建筑幕墙的首次应用,解决传统手工喷涂方式带来的生产周期不可控、呈现效果不可控难题。项目负责人高树栋说,该技术在幕墙铝板上应用尚属首次,生产出的渐变色年号台外幕墙,可经受漫长的雨季考验。

年号台设计验证环节,需要完成1:30比例的缩小样件制作,京城机电所属京城增材公司采用了金属3D打印技术,连续奋战9个昼夜就完成了首版样件。

京城增材员工正打磨年号台小样模型。

“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型,修改中还能快速迭代。”京城增材总经理庞瑞峰说,这是首次将大型金属3D打印技术系统应用于国家级纪念大会建筑的前期样件验证环节。

等比例缩小的高精度金属样件,可提供极其直观的视觉与触觉体验,还能提前发现并优化设计图中难以察觉的细节问题,大幅降低实际施工阶段的风险与成本。

长安街:无感施工 路面焕新严丝合缝

从复兴门到建国门,道路铺油升级焕新,这是长安街沿线景观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初那几天,深夜的长安街一片忙碌。23时之前,一辆施工车辆也看不见;等23时一到,100余台装备车辆马上从场外候车区浩浩荡荡集结,依次进场施工。夜色下,工程师在施工现场推着激光平整度检测仪来回穿梭,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始终控制在1.2毫米以内,确保车辆驶过的每一寸路面都平稳舒适。

北京建工养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长安街道路维修养护,使用了目前等级最高的SMA沥青混合料,不仅抗车辙能力显著提升,使用寿命比传统材料延长20%以上。同时,该材料属于骨架密实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滑与防水性能,确保路面坚固、密实、耐久。

首发集团养护公司工程事业部部长王欣全程参与了此次道路维修养护。他说,施工时间只能是每天23时至次日4时,1分钟也耽误不起。为确保施工进度,他晚上在现场盯施工,白天进行流程设计,并进行施工模拟演练。

首发集团养护工人在长安街闹市口路口附近进行路面摊铺、碾压作业。

交通导行、护栏挪移、设备进场、铣刨、清扫、乳化、摊铺、碾压、清场、护栏恢复……全套设备“一条龙”施工,短短5个小时,旧路面就彻底“改头换面”。令人惊叹的是,新铺设的路面完全看不到接缝,因为路面竖接缝都隐藏在中间隔离带下,而横接缝全都藏在路口的交通停止线下。

独家揭秘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