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院闲谈(六)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周家望

2025-03-02 15:40 语音播报


报端绰号

二十年前的《北京晚报》,以文字轻松活泼见长,以文章短小精悍知著,以标题制作雅俗共赏为标榜,以彰显记者个人风格为能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记者工作亦有个性显露之空间,文字不羁之处,亦能见容于上峰。

余尝奉命采访天坛总工程师X先生。X工大学毕业即就职于天坛,无论顺境逆境、阴晴风雨,从未有另谋他处之念,兢兢业业,贡献良多。“文革”期间,偌大天坛,只他一人大学毕业,于是“有幸”做了一日“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余在文中,为其“贺号”曰“天坛司马迁”。其实此绰号登上报端之前,天坛公园同事与当时崇文区领导已对其有如此称呼,盖赞其有才而叹其命途多舛之故尔。不久,余采访朝阳区小关街道办事处W主任,闻其在团结湖街道副主任任上,司拆违之事,雷厉风行,智勇双全,又在晚报上为之“贺号”曰“朝阳穆桂英”。回想当时如此爱取绰号,或因痴迷于武侠小说之故乎?

事后细思,在报端给受访者取“绰号”,实为不妥。X工日后窃谓余曰,此绰号尝为天坛同事所打趣,盖因太史公曾受宫刑尔。W主任在某会场与余偶遇,亦语余,区里同仁每见,常以“朝阳穆桂英”呼之,仿佛只她一人能做事而胜强他人,反而形成非必要之压力。

白纸黑字,刊于报端,岂能随意落笔?从文愈久,愈知笔墨轻重。

友人谈妻

与友人闲坐,常有谈及妻者。虽未谋面,然自寥寥数语中,亦可知其妻脾气秉性矣。刘公尝云,家中饭后常有剩菜。其妻往往指菜谓夫曰:“老刘,你吃不吃?不吃,我倒垃圾桶里了。”于是,刘公每每成家中“净坛使者”,垂范于“光盘行动”。

孙兄惧内。尝云,每与友人餐叙,辄提前洗衣拖地做好家务,为妻儿备好上等餐食,复弱弱禀告:“我出去吃个饭。”众人问,嫂夫人态度如何?孙兄道:“现在态度好多了!以前是一个字:滚!现在是三个字:你滚吧!连语气词都有了,透着那么和蔼。”

杂院闲谈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