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隐翅虫吗?”
市民朋友们
警惕“黑红相间”的毒隐翅虫
遇到千万不要用手拍打!
隐翅虫,属鞘翅目隐翅虫科。体型小巧,体长一般在0.5至1厘米,身体多为橘黄色,头、胸及尾部呈铁青色,广泛分布于城市绿地、湖岸等各类潮湿环境中,集中出现在8至9月份,10月份之后逐步减少,这也与隐翅虫的繁殖季节相吻合。
隐翅虫也是一种有毒昆虫
它们的体液中
含有强烈的酸性物质和刺激性物质
隐翅虫毒素被拍打或擦破接触皮肤,可以引起皮肤的炎症,表现出线条状的红斑、丘疹、脓疱等。虽然隐翅虫身体含有毒素,碰到皮肤上会引起炎性反应,但不必过度恐慌,隐翅虫攻击性并不强,飞到人身上一般不会直接叮咬皮肤,但如果挤压、摩擦虫体,虫子就会分泌强酸性毒素,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害。
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
可以将其轻轻吹走或抖落
而万一失手拍打了隐翅虫
不幸接触毒隐翅虫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提醒市民
应立即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01
如果身体某部位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不要用接触到毒液的地方触碰身体其它部位。用清水或碱性的肥皂水清洗皮肤后,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情况。
02
需要紧急就医的情况:特殊部位或大面积破损(眼周/生殖器尤需警惕);出现疼痛剧烈,脓疱融合成大片,发热等感染症状时;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过敏体质者)症状加重时。
为了预防不当接触毒隐翅虫导致伤害
在有毒隐翅虫分布的
村舍、公园或山区附近的居民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01
避免与虫体接触,不要在皮肤上将虫体压碎,遇到疑似该种昆虫,轻轻吹或者弹开,不要直接用手接触。
02
安装门帘、纱窗并悬挂蚊帐。隐翅虫喜欢闷热潮湿的环境。进入夏季,如果居住环境树木花草较多,夜间又喜欢开窗户的居民,一定要关好纱窗,别给隐翅虫可乘之机。
03
必要时可在居住地周围的室外环境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
04
适当减弱夜间灯光强度和数量,确实需要可在远离居住点和植被丰富的环境之间置放灯诱或飞阻等专业引诱工具。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提醒,接触隐翅虫后出现条索状、点状水肿性红斑或者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甚至灼痛、瘙痒等症状,不建议乱涂药膏,应立即就医,以免感染。
记者:王艳洁
编辑:关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