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背后的治水故事
水润京华

2025-09-06 12:16 语音播报

城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谱写的壮丽史诗,曾有无数将领以身许国,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其中有多位抗日名将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水利事业,为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将军:傅作义

▲傅作义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临猗人,近代著名军事将领,同时也是著名的水利专家。1918年,傅作义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入阎锡山部独立步兵第十团任见习官。以后在山西军队中任排长、营附、营长、团长、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相继攻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傅作义将军主动请缨,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决心“誓保国土,以尽责任;不惜牺牲,以雪耻辱”。

▲傅作义与绥远抗战军官合影

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傅作义将军的人生信仰。1936年,他担任绥远省主席期间,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来到绥远,企图用金钱收买他,开口出价6000万大洋。傅作义斩钉截铁地回击道:“绥远是中国的领土,休说6000万,就是6万万,也休想占领我一寸领土!”

在担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主席等职务期间,傅作义曾提出“治军治水并重”的口号,并大兴水利,甚至从部队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实行分片包干,被誉为“水利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次与傅作义谈话,当询问到新政权建立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傅作义当即表态:“大禹治水,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我愿意搞水利工程建设,更直接地为人民办些好事。”

根据傅作义的意愿,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任职长达23年之久,为新中国包括治淮在内的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治理淮河的过程中,傅作义多次带队到救灾和水利建设一线了解情况,征求当地有关人员的意见,看望慰问民众及受灾的群众。1951年3月17日,傅作义首次赴淮河上中下游考察,历时49天,在去洪泽湖蒋坝途中,有约15公里路程汽车无法通行,几次出现险情,他坚持和大家一起步行。

▲傅作义冒雨视察淮河工程

傅作义在国家水利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他第一次到治淮工地考察时,看到沿途热火朝天的治淮场面,就被深深地感动,在文章中写道:“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曾经把一个政令、一个运动、一个治水的工作,深入普遍到这样家喻户晓的程度,这是一个空前的组织力量。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是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土地、每一个人心的深处,因此人民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摇撼的伟大。有了毛主席和共产党,我们不仅能够治好淮河,更能够做好一切应该做好的事情。”

修水库的“黑虎将军”:张冲

▲张冲

张冲(1901—1980),字云鹏,彝族,云南省泸西县(今弥勒市)人。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誉为“黑虎将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军队组成第六十军开赴前线抗日,张冲任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1938年4月,六十军开往徐州参加台儿庄战役,张冲率一八四师坚守禹王山近20个日日夜夜,打出了滇军的威风,禹王山战斗使张冲获得了“抗日名将”的称号。当年9月底至10月初,一八四师在保卫大武汉的阳新、排市战斗中又给日寇以重大杀伤。为此,六十军改编为三十军团,又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张冲晋升为新三军军长。

但由于张冲积极抗战,靠拢共产党,1939年被国民党政府撤去军长职务。随后张冲回到云南,投身于弥勒、泸西水利事业的建设之中,云南省政府委任张冲为弥泸水利监督,并于1940年就任。他邀请当时在昆明的丘勤宝、施嘉炀、冯景兰三位著名教授,踏勘规划了弥勒等水库,当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农田受益面积达2万多亩。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张冲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张冲多次考察云南省各地水电事业,逐渐形成系统的水利建设思想,提出了治理金沙江、虎跳峡的一整套方案,忘我地投入到水利建设事业之中,云鹏水电站就是以张冲将军表字“云鹏”而命名。

还有许多像傅作义、张冲这样的抗日名将,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治水事业,他们的抗日功绩永载史册,水利建设成果惠及万民!


编辑:周林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