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 09:39
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正中,四座烈士雕像默然矗立,左首第一位便是陈宝仓。世人多知晓,他是为国家统一与人民解放,秘密奔赴台湾执行任务,最终血洒马场町的无名英雄。其实,这位隐秘战士还有一重身份——一位铁骨铮铮的抗日名将,更曾在抗战胜利之际于青岛主持过震撼人心的日军受降仪式。
陈宝仓将军的外孙女李敏,轻轻捧起一个旧眼镜盒。里面装的眼镜,两个镜片连接处已经断开,一只眼镜腿也断裂了。这副眼镜,正是当年陈宝仓将军在青岛期间所佩戴的。
李敏对外祖父的回忆也从这副眼镜铺陈开来。陈宝仓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抗战爆发后,他便投身抗战大潮中,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宣城战役、粤北战役、昆仑关战役等,立下汗马功勋。他在奋勇杀敌中不幸身受重伤,导致右眼失明。
1940年秋,日军占领越南,陈宝仓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前线指挥所并出任中将主任。陈宝仓驻防广西中越边境靖西,怀着与靖西共存亡的决心,调整布防、修筑防御工事、推行经济反封锁、严禁和打击武装走私资敌、开展抗日宣传、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军民联防,在岳圩战役中指挥军民击退日军,毙伤日军三四百人。
驻越日军疯狂叫嚣“三天拿下靖西”,但他们没有想到,陈宝仓修建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难以攻破。“前几年我去靖西,当地的老百姓说陈将军修筑的工事还在呢。”李敏说,陈宝仓镇守靖西四年,日本人始终不曾攻破这个边陲重镇。靖西父老制作了“扬威塞外”的匾额赠予陈宝仓。
陈宝仓在靖西期间,因暗中保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等人的安全,被国民党特务告发,1945年7月下旬,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法庭传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分11个战区接受日军投降。军政部长陈诚推荐陈宝仓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去接受日军投降。借着抗战胜利的东风,陈宝仓也化险为夷,官复原职了。
对照着从青岛档案馆复制的视频,李敏讲述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1945年10月25日,青岛日军投降仪式在汇泉跑马场举行。仪式由陈宝仓中将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司令谢勃尔少将共同主持。日方代表、青岛日军司令官长野荣二走上受降台,向中美受降官鞠躬,分别在10份投降书上签字。陈宝仓、谢勃尔作为受降方也一一签字。签字完毕,长野荣二解下所佩战刀,双手端起,向受降官鞠躬呈献,摆放在桌上。
只见陈宝仓将军身穿中将呢子军装,身材魁伟,英姿飒爽,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
“在青岛期间,外祖父佩戴的就是这副眼镜。”李敏继续讲述,其实在外祖父的身上,不只有藏在这副镜片下的失明的右眼,更有藏于内心的对于共产主义的追寻。
“1949年春,外祖父受中共华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潜伏台湾,配合吴石开展情报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除了大女儿之外,全家人都跟着去了台湾。其实外祖父心里十分明白,这一去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毅然担负起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李敏继续讲述着。
1950年1月,陈宝仓因“吴石案”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枫一同被特别军事法庭宣判死刑,同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说到这里,李敏红了眼眶,“那一阵,外祖父已经预感到要出事,抢先一步让外祖母带着孩子们去了香港。他就义的消息很快就见报了。外祖母请求两位朋友冒死取出了骨灰。我妈妈有个同学叫殷晓霞,当时要从台湾转道香港去上海上学,我妈妈就恳请殷晓霞把骨灰带到香港。殷晓霞到了香港,因为没有入港证,无法登岸,她果断丢掉了行李,将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泅渡登岸,把湿漉漉的骨灰盒交到我妈妈手里。”
李敏家的客厅里,一张《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静静陈列,光荣证的签署人是毛泽东,编号0009。“这是党中央对外祖父隐蔽战线身份的最高认可。”李敏说,1953年9月,陈宝仓的骨灰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除了那副眼镜,陈宝仓将军还留下一幅墨宝,也是在青岛所写——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外祖父处于隐蔽战线,很多话不能明说,只得借古诗寄情!”李敏凝视着墨宝,仿佛能看见外祖父当年坚守信仰、与同志并肩前行的模样。
“后来,我母亲四处寻访、悉心梳理,将外祖父的历史资料一一汇编,让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有了清晰的印记。母亲去世后,这个任务就传到了我肩上。”李敏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任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薪火”红色宣讲团导师、朝阳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教师、家风家国讲师团成员等,将陈宝仓将军的故事传颂给更多人,让英雄的事迹被永远铭记。
寻人启事
寻找殷晓霞
通过这次采访,李敏也想借本报发出一则“寻人启事”:那位冒着生命危险送回陈宝仓骨灰的殷晓霞,若还在世应有90多岁了。如果您掌握相关线索或者认识她的后人,欢迎与我们联系,电子邮箱:dailili9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