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恋 | 黄河九曲第一湾
2025-09-07 21: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甘南行系列十

离开花湖时,细雨已经停歇,但铅灰色的云层依然压得很低。八月末的若尔盖草原笼罩在一片氤氲的雾气中,远山的轮廓在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我们的越野车沿着213国道向东南方向行驶,车轮碾过积水的路面,溅起一串串水花。

车窗外,刚被雨水洗刷过的草甸绿得发亮,一滴滴雨珠还挂在草尖上,在灰蒙蒙的天光下闪着微弱的光。偶尔有几只黑颈鹤从低空掠过,它们修长的身影在雾气中显得格外优雅。路边的指示牌显示,我们正驶向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境内的黄河九曲第一湾。

车行约四十公里,经过一个叫“白河”的小镇后,路边出现了“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的标识牌。牌子上的藏汉双语文字在雨雾中显得有些模糊。进入景区的道路两旁,是连绵不断的高原草甸,海拔表显示这里已经超过了三千四百米。

停车场里停着几辆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来自各地的游客正陆续下车。售票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屋顶采用了藏式的设计元素。购票后,我们被引导到电梯前。工作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她告诉我们:“电梯直接到观景台,大概五分钟就到。如果愿意走路,旁边有栈道,不过要爬很久。”

电梯是一段一段的,启动时有轻微的震动,然后平稳地向上运行。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脚下的草原渐渐展开,那些散落在草甸上的白色帐篷越来越小,像是撒在绿毯上的珍珠。

第一段在中转平台稍作停留后,第二段继续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耳朵开始有轻微的压迫感,呼吸也变得稍微急促。

走出电梯,眼前是一个用钢结构搭建的观景平台,四周装有透明的玻璃护栏。平台呈圆形,直径大约有二十米,可以三百六十度观景。几块说明牌用中英文标注着这里的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

站在观景平台的中央,脚下就是传说中的黄河九曲第一湾。但此时雾气正浓,只能隐约看到一条河流在草原上蜿蜒流淌。雾气时浓时淡,偶尔散开一些,露出河道的局部轮廓,然后又被新涌来的云雾遮住。

平台上还有其他几组游客,大家都拿着相机和手机,试图在雾气的间隙中捕捉到清晰的画面。一个戴着渔夫帽的中年男子一直在调试他的长焦镜头,嘴里嘟囔着:“这雾气什么时候能散啊?”

景区的讲解员走过来,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冲锋衣,胸前挂着工作证。“各位游客,”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说道,“今天雾气比较大,不过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快,说不定一会儿就晴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地理位置。”

他指着脚下的方向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境内,海拔三千六百二十米。脚下的这条河就是黄河,它从青海省久治县流过来,在我们这里拐了一个大弯,然后又流回甘肃省玛曲县。河的对岸就是甘肃省甘南州的土地。”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雾气中隐约能看到对岸的草原。讲解员继续说:“黄河在这里形成的这个弯道,周长大约有四百三十三公里,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半圆形。所以我们叫它 ‘九曲第一湾’。”

雾气在河面上翻滚着,像一条白色的丝带在草原上飘荡。偶尔有风吹过,雾气会短暂地散开,露出下面深绿色的河水。此时的黄河并不是想象中的浑黄色,而是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墨绿色,河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色的天空。

在观景平台上,我们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雾气始终没有完全散去,只是偶尔露出河湾的一个片段。我拍下了几张雾气中的河弯,虽然不够清晰,但那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也很特别。

远处偶尔传来牦牛的叫声,在这寂静的高原上显得格外清晰。讲解员说,草原上有很多牧民在放牧,那些黑色的点点就是牦牛和羊群,只是现在雾气太大,看不清楚。

观景平台的一角有一个小型的气象观测站,显示屏上显示着当前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温度只有八摄氏度,湿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五,风速每秒三米。一个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天气很适合雾气形成,估计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能散去。

等了许久,雾气依然没有散去的迹象。我们决定下山,选择了步行栈道。栈道是用防腐木搭建的,沿着山坡呈 “之字形”蜿蜒而下。刚开始的几十米还比较平缓,但随着坡度增加,步行变得有些吃力。在海拔三千六百米的高度上,每走几步都需要停下来喘气。

栈道的护栏上挂着一些经幡,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经幡上的藏文和图案已经有些褪色,显然在这里经受了不少风吹雨打。栈道两边是低矮的高山杜鹃和其他高原植物,虽然已是八月末,但有些杜鹃还开着零星的小花。

走到栈道的中段,有一个小的观景点。这里的海拔稍低一些,大约三千五百米,视角也与观景台不同。从这里看下去,能看到河道的另一个弯曲。虽然雾气依然很浓,但能感受到那种大河奔流的气势。

继续往下走,栈道变得更加陡峭。木板有些地方还残留着雨水,踩上去有些滑。我紧握着扶手,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下走。同行的几个人也都显得有些吃力,不时停下来休息。

走了大约四十分钟,我们终于到达了栈道的底部。这里是景区的另一个入口,有一个小型的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观景台到这里的栈道全长大约两千米,垂直落差有一百五十米左右。

就在我们走出服务中心的那一刻,天空突然发生了变化。

厚重的云层开始松动,一缕细细的阳光从云缝中挤了出来,像一根金色的丝线垂落在草原上。接着,云层的裂缝越来越大,更多的阳光倾泻下来。草原瞬间亮了起来,那些刚才还朦胧不清的景物开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快看!快看!”有游客兴奋地喊着。

我们立刻转身望向刚才还被雾气完全遮蔽的河弯方向。阳光像魔术师的手一样,轻易地驱散了笼罩在黄河第一湾上的所有雾气。那个我们在观景台上苦苦等待却始终看不真切的著名景观,此刻完完整整地展现在眼前。

黄河九曲第一湾,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她最壮美的姿态。那个巨大的Ω形河道清晰可见,河水在阳光下闪着金黄色的光芒。河湾的内侧是一大片绿色的草甸,上面散布着一些小的湖泊和沼泽,在阳光下像一面面小镜子。

河道的对岸,就是甘肃省的土地。两岸的草原一直延伸到天际线,远处的山峦层次分明,呈现出青色、黛色、紫色的不同层次。几朵白云在蓝天上慢慢飘过,它们的影子在草原上移动,形成明暗相间的光影效果。

最神奇的是河水的颜色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黄河水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是淡绿色,深水区是深蓝色,而河中央的主航道则是金黄色。这些不同的颜色在河面上交融变幻,美得令人屏息。

河湾内侧的一些小岛也清楚地显现出来。岛上长满了红柳和其他灌木,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绿色。有几只白色的水鸟在岛屿附近飞翔,它们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停在岸边的草丛中。

取景器中,整个河湾呈现出完美的构图:前景是起伏的草原,中景是蜿蜒的河道,远景是连绵的山峦。阳光从侧面照射过来,为整个画面增加了立体感和层次感。

其他游客也都在忙着拍照,有人用手机录制视频,有人用专业相机拍摄全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阳光越来越强烈,河面上的波光粼粼变得更加明显。那个著名的大弯道呈现出完美的弧线,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真的很像传说中的太极图案。河水从遥远的青海高原流来,在这里舒缓地转了一个大弯,然后继续向远方流去。

我走到一块较高的石头上,试图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从这里可以看到河湾的全貌,以及远处那座我们刚刚下来的观景台。观景台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像一个现代化的瞭望塔屹立在高原上。

一个当地的牧民骑着摩托车从远处驶来,停在我们附近。他是一个中年藏族男子,穿着传统的藏袍,但脚上穿的是现代的运动鞋。他看到我们在拍照,友好地用藏语说了几句话,然后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很漂亮,是吧?我们这里,夏天很美的。”

他指着河湾说:“这个河,我们叫 ‘玛曲’,就是黄河的意思。小时候,我经常在这里放羊。那时候,河水更清澈,鱼也很多。”他的眼中流露出一种怀念的神情。

牧民告诉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快,刚才的雾气很常见,特别是雨后。“你们很幸运,”他说,“有时候一整天都是雾,什么都看不见。但太阳一出来,马上就晴了。这就是我们高原的天气。”

随着太阳的升高,气温也在慢慢回升。我脱下外套,感受着高原阳光的温暖。空气变得更加清澈,远山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整个若尔盖草原在阳光下展现出它最美的一面:广袤、苍茫、充满生机。

摄影手记

这次拍摄黄河九曲第一湾,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自然摄影的不可预测性。计划中的蓝天白云没有出现,反而遇到了浓雾天气。但正是这种变化,让我们体验到了从朦胧到清晰的戏剧性转变。

最重要的是耐心等待。自然摄影往往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但天气和光线并不总是配合,有时候最好的作品来自于意外的惊喜。


作者:

梁慧芳-墨渊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