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档案见证中流砥柱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武亦彬 美编 张存

2025-09-08 14:03 语音播报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上
340余份珍贵历史文献档案
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
抗日军民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
作出的突出贡献

《北京晚报》2025年9月8日版面
探展・亮点

系统整理成组展示
紧扣“中流砥柱”主题

展览紧扣“中流砥柱”主题,
将大量珍贵档案成组展示,
深入反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展品包括14年抗日战争
重大事件档案、重大战役战斗档案
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朱德、邓小平、陈云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亲笔起草的电报、书信、
讲话、题词等资料。

展览现场

一组档案引人注目。
九一八事变发生次日,
即1931年9月19日,
中共满洲省委发布
《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
《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
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提出: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1932年4月15日,
在伪满洲国宣告成立,
国民政府在淞沪战场上
对日妥协的背景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对日战争宣言》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侵略国家
向法西斯国家发布的
第一份战争宣言,
比国民党正式对日宣战早了9年。
据介绍,策展时对大量珍贵档案
进行了系统整理、成组展示,
希望观众能够对重要历史事件
有更直观的感受。
西安事变、百团大战等
重大事件和重大战役的档案
均为首次展出。

选取百余份电文战报
反映敌后战场重要贡献

展览选取了100余份
敌后战场的电文、战报等,
综合展示出八路军、新四军
逐渐成为
遏止日军持续进攻的生力军,
敌后战场由弱变强,
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战役部署图

展览特别选取了百团大战
作战命令、部署、战报、定名电报等,
通过战役部署图可以知道,
这场著名的战役原本叫“正太战役”。
1940年8月,
战役第一阶段取得较大胜利,
彭德怀、左权关于扩大宣传战果
给各兵团发电报,
这是电文中首次出现“百团大战”的名称。

探展・解码

西安事变精确到“小时”

一组中国共产党促进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
有关电文中,
西安事变的发展进程
被精确到“小时”。
其中一份档案是
张学良给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西安事变的第一封电报,
上面写的寅时即3点到5点。
据东北军直接参与
西安事变的军官事后回忆,
他们是3点左右开始发动兵谏的,
4点左右临潼枪响,
张学良发出这份电报还不到5点,
这是党史书上“立即电告中共中央”
一个很鲜明很生动的例子。

张学良给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的第一封电报

更多档案细节,
完整呈现西安事变的前后经过。
大量详实史料都充分证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倡导者、推动者和维护者,
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核心。

《游击队歌》的生动例证

创作于抗战时期
传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
《游击队歌》,字句铿锵,
洋溢着游击队员
以弱击强的豪迈气概。

《游击队歌》手稿

展览中,《游击队歌》手稿,
配合一份关于冀东战斗情况的
补报电报展出。
档案中记载,此次战斗
消耗子弹365发、手榴弹75发,
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6支、
手枪19支、子弹26831发、
手榴弹430枚。
所有统计数据精确到个位,
说明当时每一枚子弹都很珍贵。
这次战役缴获武器数量
远超消耗数量,
这是“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的生动例证。

探展・提示

■地点: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四层专题展厅
■时间:至2025年底
■票价:免费

探展

编辑:相旭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