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14:50
手绘地图、“平安果”、小红花……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属地,潞城镇为一众新生准备了一份“充满烟火气的迎新礼”,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着来自基层的温暖与诚意。
这份精心准备的礼包中,包含一张细致的手绘地图、一份来自潞城集体林场的“平安果”,以及一朵朵手工钩织的小红花。这份心意从今年3月就开始酝酿,100余名来自潞城镇的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共钩织6000余朵小红花,一针一线都寄托着对学子们的美好祝愿。此外,潞城集体林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也特意为师生准备了贴有暖心标签的苹果礼盒。每个苹果上都贴着俏皮的卡通标签,上面写着“实验林场不仅在书本里,泥土味比PPT更清新”“人大师生的代码,长成潞城森林的算法”等活泼语句,体现了专业特色,让学子们知道,潞城不只是“属地”,更是能和人大一起玩、一起探索的“伙伴”,同时拉近了校地之间的情感距离。
除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潞城镇还组织了7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在地铁潞城站B口、人大西南门、西门、东夏园枢纽等6个点位设立志愿服务站,从早8点到晚6点轮班值守,为新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志愿者中不少是曾经居住在如今人大通州校区原址的拆迁村民,这场迎新对他们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前北营村的村民张福才就是其中一员,从“文明银行”APP看到招募人大通州校区新生报到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连续两天守在地铁潞城站B口为新生指路,“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栋梁,看到原来破旧的村子成了这么好的学府,发自内心感到自豪,能在家门口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真的挺高兴的。”
潞城镇党委书记吴亚西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师生顺利入驻通州校区,前期征地拆迁,我们完成的是物理空间的准备。如今保障校区正式投用,我们更想通过群众全程参与的迎新行动,为人大师生与潞城乡亲埋下情感连接的种子。不仅要让大家在物理空间上‘安下身’,更在情感认同上‘扎下根’,真正认可潞城、融入潞城、扎根潞城。”
每一份礼物都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邀请”:邀请人大师生走进潞城的田野、参与潞城的建设,也让潞城的百姓见证师生的成长、分享发展的成果。当城市发展的活力与乡土沉淀的温情相拥,当物理空间的承接升级为情感人心的融入,“校地同行、共生共长”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