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实验小学举行以“志合越山海 聚力向未来”为主题的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作为房山区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的重要成果,该校既是区域灾后重建的民生工程,更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的具体实践,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协同育人新动能。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寇红江,房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靳璐等参加开学典礼。
房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靳璐在致辞中表示,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大石河实验小学从蓝图变为现实,这是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后重建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强山区教育韧性的有益探索,更是回应山区百姓对“家门口好学校”期盼的实际行动。她表示,房山区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支持大石河实验小学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链接驻区高校和市区名校资源,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师资源、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山区教育提质、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校名发布环节,随着启动装置点亮,一幅印着大石河文脉记忆的画卷缓缓展开,由教育界泰斗顾明远亲笔题字的“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实验小学”新校名正式发布。房山教育版图又添了个新坐标,“志合”育人的种子也从此刻开始扎根发芽。
据介绍,大石河实验小学成功加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后能共享集团的优质资源,山区孩子也能跨越距离享受更好的教育。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送来“基础教育实践基地”牌匾,接下来会把AI前沿成果变成有趣的科技课,给孩子们搭起从校园到前沿的梦想桥,“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协同链路直接打通。
现场,大石河实验小学校长张锦辉分享了办学规划,“以‘志合’为魂,打造高起点高品质寄宿示范学校”。她表示,学校将“志合”办学理念深植校园每一寸土壤,让“志合”之花在大石河畔绚丽绽放,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典礼上的互动环节,科技感和乡土情直接拉满。为深入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三年行动计划》,市教委“机器人进校园”项目送来科技助学机器人,以后能支持机器人社团活动;房山区河北镇、史家营乡等六个乡镇的党委政府,还送来饮水设备,用“清泉护成长”的乡土情守护学子;孩子们把掐丝葫芦、霸王鞭、石头画这些乡土手作当回礼,“思源笃学”的情谊在双向互动里越扎越深。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在讲话中表示,大石河实验小学的落成不仅让山区孩子享受到了与城区同质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通过“引进来先进理念、亮出来特色经验”的模式,为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搭建了关键桥梁。下一步,房山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好伟大抗战精神教育课、大思政课和开学第一课,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着力推动基础教育与驻区高校资源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校对口支持中小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科学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要大胆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让孩子们能享受到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接触前沿的科技知识,提升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最后,于英杰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把感恩之心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培养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房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房山优化教育布局、增强山区教育韧性的重要一步,这所学校未来会以“志合”办学理念为引领,继续探索协同育人模式,为房山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样板提供经验,也为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添力。这不仅是新校的使命,更是房山教育所坚守的理念:以“原色育人”为根基,守护孩子本真,以“生态发展”为路径,构建良性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配的优质教育中向阳生长;更要让教育的温度可感、力量可见,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真正实现“让教育因适合而美好”的蓝图美景。
(采写:娄雪;房山区教委供图;编辑:邓丽;复审:郝彬;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