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听老师们的“心里话”
2025-09-10 10: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九月的风

带着一点温柔,也带着一点坚定

教师节,不只是一个节日

更像是一场安静的回望

回望那些站在讲台上的人

他们是“星光引路人”

用一支粉笔、一段话、一个眼神

悄悄改变了无数人的方向

今天,我们走进几位老师的故事

他们有的在城市,有的在乡村;

有的教语文,有的教体育

也有的,教的是生活本身

他们不说伟大

只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但正是这些“该做的事”

一年一年,把一代人,送往更远的地方

作为一名扎根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能投身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浪潮,我深感幸运。从牵头搭建“备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到看着集团校的孩子们用上我们设计的AI通识课,每一步探索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

我们开发“双校验系统”,是想让技术更安心地服务教学;构建“感知-理解-创造”的学习路径,只为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AI的温度。而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更是让我看到,一个人的探索能带动一群人的成长。

未来,我仍会带着对教育的敬畏与热爱,继续在AI与基础教育融合的道路上深耕,让技术真正成为赋能教学、滋养成长的力量。

三十一年前,我怀着初心走进海淀乡村小学,成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中,我基于红英“对话语文”理念,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的深度交流,让思维在对话中生长。通过构建“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习作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细心观察,在思考中沉淀感悟,在表达中获得成长。见证一个个曾经畏惧写作的孩子重获表达自信,让我深切体会到语文教育是真正触及心灵的事业。

我成立“阅微”读写工作坊,用心陪伴青年教师成长。深夜备课、周末研磨,我们共同探讨、相互启发。我愿如“尾灯”,以微光照亮同行者的道路。

三十一年初心未改,我愿继续守护每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安静而坚定地走下去。

扎根雪域,是我无悔的选择。尽管高原缺氧、远离家乡,但孩子们清澈求知的眼神,就是我坚守的全部动力。“缺氧不缺精神”,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援藏教师扎根奉献的真实写照。我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心灵工程。通过推动教学改革、培养本地师资、建设特色社团,我希望能为西藏教育事业留下“带不走的财富”,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看到校园设施日益完善,孩子们茁壮成长、笑容灿烂,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之奋斗的教育同仁。援藏是一生的牵挂,我愿继续做一名雪域园丁,用爱与责任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之路。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每天都与青春和汗水为伴。在操场,在球场,我和孩子们一同奔跑、跳跃,感受他们对运动最纯粹的热爱,也见证他们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模样。阳光跑时,他们如骏马驰骋,眼中闪烁坚定、身影写满力量——那正是青春最动人的画面。

我深知,体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我始终努力营造积极、快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收获自信与成长。我的使命,是以体育为火种,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以身体为舟楫,载他们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愿孩子们带着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向上的精神,勇敢追光,一路向前。而我,将继续站在操场上,做那个点燃火炬的人。

作为清华附中的思政课教师,每次站上讲台,尤其是新学期第一课,我都深感责任重大。这学期高二《哲学与文化》的开学课上,我和学生重温“八女投江”的故事,不是单纯讲历史,而是想借这个生死抉择的瞬间,让他们思考“人为何而坚守”,理解哲学不仅是“爱智慧”,更是“爱与智慧”的结合——认识世界时,心中要装着大爱。

我始终觉得,思政课不能只讲理论,每学期的导言课,我都会围绕“何为中国青年”展开,从乡村振兴里的奋进者到“五四”时期的呐喊者,就是想让学生看到,责任与担当从来不是空洞的词,而是在一代代人实践里传承的精神。

最近备课,“绘事后素”四个字总在我脑海里浮现。教育和做人一样,得先守住本质与本心,祛除功利的浮躁。看到学生说我的课能给高中生活添点明亮,能成为他们面对未来的底气,我就知道,这份用热爱浇灌的教育事业,值得一直坚持下去。

我为自己作为一名基层教科研人而自豪。我的角色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理论转化与实践代言间游走,这份独特的使命感是我工作的热情之源。

搭建桥梁,重在促进真实的对话与共创。作为“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实践共同体”的牵头人,我带领全国20余省市、70余家单位的老师们共同实践游戏化教学,项目最终荣获教育部“优秀”等级。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将前沿理论与一线实践结合能迸发巨大能量,这亦是“桥梁”价值的体现。

回望来路,我满怀感恩。感谢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惠院长多年来的“严管厚爱”,为我打下坚实基础;感谢专家学者的榜样引领与同伴们的激励碰撞。教育研究并非独行,正是在这份守望相助中,我找到了坚守的幸福。

教师节

不是歌颂,不是仪式

是一次停下来

认真看看那些“普通人”的机会

他们没有改变世界

只是陪一代又一代人,慢慢长大

那些说过的话,改过的作业

早被时间吹散

但总有人记得——

有人因为一句话

第一次觉得自己没那么差

有人因为一个眼神

决定再坚持一下

今天,我们不说“春蚕到死”

也不说“蜡炬成灰”

只说:谢谢您,教师节快乐!

不为别的

只为您曾点亮过我们的一段路

记者:郭思岐、祖佳琪、高玉超、

阚丽丽、景天、王艳洁

制图、编辑:罗雨涵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