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读屏时代,书市靠什么站在C位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田闻之

2025-09-12 07:46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秋风又起,书市即至。9月12日至22日,2025年“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举办。古树下,品读经典、邂逅旧书、选淘好物;红墙边,听名家讲座,与书友畅谈,拥抱思想……更多新奇玩法,将助力大家打开阅读新体验。

墨香之中藏智慧,纸痕之上见传承。作为“五坛八庙”之一,地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是传统文化地标式建筑,见证着京城近500年烟云。地坛书市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后一度搬离地坛。自三年前重张后,火热盛况不减,爱书者纷至沓来。今年,书市主展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汇聚50万种优秀出版物和文化产品、100+场阅读文化活动。“旧书新知”中品味岁月陈香,“亲子悦读”中注重激发儿童阅读兴趣,还有如“名社精品”“特惠图书”“外文原版”等各种品类应有尽有。

必须承认,网购时代,摆摊售书的经济效益有限。北京书市又何以年年圈粉、次次火爆?人们逛书市,逛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文化。边溜达边和家人朋友畅聊,轻松闲适间彼此心灵贴得更近。翻一翻泛黄的旧书、读一读他人的批注,不经意间就遇见一个未曾谋面的书友。哪怕不买书,只是实地感受感受,触摸纸书、鼻嗅墨香的沉浸感,也是浏览虚拟页面无可比拟的。从更宏大的角度看,作为阅读空间和文化场景,这也是向社会推介图书的重要机遇。其营造的文化氛围,为城市氤氲的阅读风气,远非销售额本身所能衡量。

书香润人心。信息时代,阅读资源极大丰富,阅读心态却日渐浮躁。网络小说、短视频推文全面夺取我们的注意力,但结果往往是看似阅览广博,实则毫无进益。相反,由深到浅、由纸到“指”的阅读习惯,还在持续消解深度思考的能力,令一些人特别是尚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产生思维惰性。某种程度上,北京坚持将书市办下去,各大书店书商积极参与,广大市民呼朋唤友相约前往,背后是文化自觉,也是文化担当。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如此。京畿大地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汇聚之所,书摊书肆星罗棋布,“东西两场、南北两街”不知留下了多少大师的流连身影。悠悠时光积淀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人文价值、消费潜力,今天,北京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文化消费已进入扩张时代。以书籍带动流量价值,为城市生活打开更广阔空间,仍需绵绵用力、细水长流。人文荟萃、书香绕城,更多爱书人将在这里诗意畅游、栖居。

地坛书市2025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