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是北京市“两区”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关村综保区的获批建设,也引发国内外很多企业和投资者关注。9月11日,在海淀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副处长汪洋对“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建设相关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
2023年5月23日,中关村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是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中关村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大胆尝试。2024年4月,中关村综保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成为我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2024年9月,中关村综保区正式开关运作,迎来首批企业入驻。中关村综保区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正在成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关村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大战略平台。
高标准基础设施
为研发创新“量身定制”的产业空间
中关村综保区位于海淀区温泉镇,地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范围内,北临北清路,东临温阳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作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中关村综保区总规划产业空间达66万平方米,其中90%以上专为科技研发量身定制,充分体现了其服务于高精尖科技研发的战略定位。
据汪洋介绍,目前,中关村综保区一期12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可随时迎接各类科技企业入驻。
为充分满足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科技领域企业对大型科研设备和特殊实验环境的需求,园区创新研发楼在设计和建造上突破了传统办公空间的标准。具体而言,研发空间采用首层6米、标准层4.8米的层高设计,远超普通办公场所3.8-4.2米的常规高度,这一设计可支持生物反应器、高端测试设备等大型装置整机入驻,有效避免因设备拆解搬运带来的损耗与时间延误,显著提升了设备调试及研发生产效率。
在承载能力方面,研发空间严格按500-1000千克/平方米的荷载标准建设,既可满足重型仪器、检测设备的承重要求,也兼顾了精密仪器对微震动控制和环境稳定性的极高需求,真正实现了从“设备迁就空间”到“空间服务设备”的根本性转变,极大提升了科研工作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除空间高度和结构方面的特色之外,园区还高度重视配套设施的细节设计:为医药健康类企业专门预留了废气、废水处理管道接口,为集成电路实验室定制了高标准的机电配套设施和洁净环境,全面保障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特殊需求,帮助企业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研发环境。
▲样板间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与实质合作,中关村综保区还在一层重点规划了两处展览展示空间,旨在打造成为区内产业链的“可见连接器”。这些空间不仅可为企业提供展示进口设备、高端产品和先进工艺的国际化窗口,更能借助保税政策优势,吸引潜在合作伙伴,促进技术交流和业务对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生态共建。
专业化功能平台
破解产业关键瓶颈的“三大支撑”
据汪洋介绍,中关村综保区重点打造了超洁净查验平台与特殊物品查验平台,精准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需求。超洁净查验平台可提供千级及万级洁净度的专业环境,专为集成电路、高端检测等企业服务,确保晶圆、芯片等高敏感性物料在通关查验过程中实现“零污染”。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则面向生物医药企业,为其研发和生产所需的生物样本、特殊试剂等物品提供安全、高效的查验和暂存条件,在严格符合生物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显著提升通关效率。
▲千级洁净查验区
▲货物交接消毒区
超洁净查验平台与特殊物品查验平台位于海关查验平台三层,占地面积超1700平方米,拥有千级洁净查验区、万级洁净查验区、超低温储存、区域间智能隔离、全流程防护等诸多亮点特色。
▲2-8℃冷藏存储区
▲-20℃冷冻室
▲-80℃超低温室
与此同时,中关村综保区正在加快推进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旨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依托进口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全面服务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流程,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助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该平台将积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开展合作,共同享受政策红利,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政策优势
营造高效便捷、成本优越的发展环境
中关村综保区作为全国首个
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其核心税收政策
涵盖保税、免税和退税三个方面
为企业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政策规定,境外入区及区内流转的货物可享受保税政策;区内企业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基建物资等予以免税;境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可立即办理退税。此外,综保区还在贸易管制、外汇管理及通关便利等方面提供多项政策支持。
保税研发作为中关村综保区重点打造的功能,为企业带来切实利好。汪洋介绍:“保税、免税、退税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产品价格竞争力。”他举例说明:“一家集成电路企业需从海外进口价值近亿元的大型服务器,若按一般贸易方式需缴纳约900万元税款,资金压力巨大。而通过保税研发政策,以免税方式进口至区内,直接节省近千万元成本。”
除税收优惠外,区内企业进口用于研发的设备、料件和物品,不仅免征进口税收,还可免于提交许可证件,大幅减轻制度性交易成本。与传统区域外研发相比,区内企业使用进口研发耗材,如仅在区内使用,可暂不办理征税手续,极大节约了时间、管理和资金成本。正如汪洋介绍时所言:“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可以让企业‘三省’,即省钱、省事、省时。”
此外,中关村综保区还具备“四区叠加”的独特优势,与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政策联动,构建起开放创新的“监管沙盒”。园区正加快构建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为核心,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为重点,多种保税服务业态并存的“2+2+N”产业体系。
同时,海淀区配套推出前沿产业政策,例如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措施涵盖多个奖励方向,单个企业年奖励最高5000万元;集成电路流片补贴政策对企业开展多项目圆晶(MPW)首轮流片、开展工程产品首轮流片(全掩膜)给予支持,年度补贴上限1500万元。这一系列政策共同为企业营造高效便捷、成本优越的创新发展环境。汪洋补充道:“‘四区叠加’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优势,我们要把政策用足用好,真正为企业减负赋能。”
全链条服务生态
构建“宜业宜居”的创新共同体
据汪洋介绍,中关村综保区组建了由关务专家和招商经理构成的专业服务专班,创新构建“1+5+N”园区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的成长支持。通过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企业能够高效实现“找政策、找服务、找信息、找资金、找伙伴”,并快速对接多个国际合作创新站点。
该体系包括:“1”个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依托政策大模型实现信息查询与智能匹配,线下由海关、金融、政务、税务及海外机构专家驻场,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与资源对接;“5”项出海加速服务,整合北京市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及海淀区出海资源,精准帮助企业对接各方面需求;“N”个国际合作站点,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器等载体,持续拓展海外网络,助力企业融入国际市场。
作为新落成园区,中关村综保区对开展“保税研发”的企业提供空间租金优惠,并集成高水平配套服务。园区内配备员工餐厅、健身房和会议中心,园区外统筹“医食住行教”城市资源,致力于打造宜业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
中关村综保区交通便捷,距离地铁温阳路站仅500米,周边公交及通勤班车线路超过30条。居住条件也非常优越,综保区周围配有自建自持人才公寓、公租房,可满足企业员工的住房需求。此外,综保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在加紧规划建设,未来可提供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汪洋表示:“我们要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服务保障。”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
正以全新的姿态张开怀抱
欢迎全球创新企业的到来
这里不仅有量身定制的基础设施、
特色化的功能平台、
极具竞争力的政策优势
还有全方位的服务生态和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诚挚邀请
全球创新企业入驻中关村综保区
共同分享“四区叠加”的政策红利
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空间名片
空间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中关村综保区
空间面积:
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
实验研发空间占比:90%
产业定位:
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集“四区政策”于一体的特殊功能区
运营单位: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453836
记者:王萌
编辑:李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