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顺义区委宣传部(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顺义“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2025年服贸会顺义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暨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华杰主持。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光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周靖慧,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北京首文科文创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辅伦出席,介绍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年来的发展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介绍顺义“两区”建设工作五年来发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义区紧紧围绕“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五年来累计入库“两区”项目4676个,排名全市第一,2024年在全市“两区”和重点园区综合考评中均获评“A”类。
五年来,顺义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落地一批引领性创新政策。在市“两区”办和各市级部门的指导下,顺义区在试点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已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探索形成了16项“两区”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模式,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创新密度居全市前列;充分发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优势,实现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保税+消费”升级、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等多项含金量高且惠及民生的全国首创试点政策落地,让全市乃至全国人民享受到北京“两区”建设政策和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
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
五年来,顺义区统筹提升经济规模与质量,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在航空服务领域,全国首创利用综保区开展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开通北京自贸试验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营,届时将进一步带动航空高级别维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务及科技研发等产业资源集聚。
在医疗健康领域,构建便捷高效的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通关平台和服务生态环境,落地全国首单商业规模批次医药产品进口业务;持续深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政策,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共完成37万单,实现3258万元医药产品销售。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
在商务会展领域,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于今年投入运营,成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我们将联动新国展一二期场馆,打造“顺义会展”品牌。
在金融领域,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担保、保理和基金等多种业态,吸引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持牌支付公司贝宝支付(北京)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同时持有保险经纪牌照和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优质金融项目落地顺义,逐步形成了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在国际物流领域,全国首创保税物流供应链监管新模式;持续提升首都机场货运服务水平,促进空港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提质增效。
在文化贸易领域,创新服务文化保税业态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支持文化艺术品“区内仓储+区外展拍”“区内展示+线上交易”和“保税展示交易”,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基地。
顺义区重点园区。
五年来,顺义区强化重点园区特色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挥策源地优势,构建完整航空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了航空运输、机场运营、飞机维修、航材贸易全链条产业集群,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星空联盟区域办事处等国际航空组织相继入驻。天竺综保区持续探索开放功能升级,充分利用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物流仓储等政策功能,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税非保税协同发展政策实效,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德示范区深入开展国别特色的开放探索,是全国唯一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已连续举办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顺义将以“开放引领、创新落地、服务园区、支撑产业”为导向,进一步将“两区”建设工作落实落细:一是以创新为引领,立足当下,奋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航空服务、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开展全链条政策创新,不断优化要素供给,用好航空领域的场景资源和资源禀赋,拓展临空经济新业态;以“医药贸易”引领“医药制造”,争取更多高含金量试点政策在顺义区率先落地实施。二是以项目为支撑,狠抓落实,实现“两区”项目取得新成效。充分利用国家层面在增值电信、医疗健康等领域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契机,突出抓好“两区”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招商引资向精细化转变。三是以长远为方向,积蓄动能,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提升行动。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引领,强化“便利自贸”品牌塑造,持续提升临空区经济规模,打造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推动天竺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排名保持A类前列;支持中德示范区更深层次开展对德、对欧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企业入区发展。
记者提问
央广网记者提问:
顺义区是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新引擎,刚才您提到要打造“顺义会展”品牌。请问顺义区会展产业的发展优势有哪些呢?
顺义区具有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优势。一是会展资源丰富。顺义新国展地区规划建设新国展一、二、三期,建设形成“会展+配套”生态,未来将共同构成超19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目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即新国展一期,年均展馆设施利用率超50%,年均吸引观众超200万人次。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即新国展二期,今年2月投入运营,由1栋会议中心、1栋五星级酒店、9栋展馆和3栋登录厅组成,是目前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新国展一二期两馆总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占全市室内展览面积的一半以上,跃居全国第五大会展综合体。此外,顺义区积极推动新国展三期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酒店、餐饮、商业等功能,着力建设“以会展为主、住商融合”的活力区域。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新国展一二期紧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展馆东侧比邻地铁15号线,4条高速快速路和4条城市主干路环绕,京密高速新国展段将于年内建成通车,为办展、参展、观展提供便捷优质的交通服务。此外,作为北京的产业大区,顺义区培育了航空、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高能级展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沃土。
三是保障机制有力。顺义区建立了新国展一二期两场馆常态化保障专班和三级属地展会服务保障机制,为展会举办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同时,建立了市区联动发展定期调度机制,推动两场馆联动形成合力。目前,两场馆已在招商招展、软硬件联动和资源共享、周边路网建设和环境提升、打造统一服务标准等方面形成联动,实现“1+1>2”的集聚效应,为展会的成功举办筑牢坚实后盾。
未来,顺义区将以新国展为核心载体,以世界级航空枢纽为重要动力源,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