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制,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前,或皇后虽死在皇帝之后,但这时皇帝还尚未入葬,那么这位过世的皇后可以与皇帝合葬于一陵。
如果皇后死在皇帝入葬之后,则要为其在帝陵左边或右边另建陵寝。
不过也有例外,如孝端文皇后虽死于顺治六年仍合葬于昭陵。这是因为当时实行火化,只将宝宫(骨灰坛)供放在大殿之故。又如高宗的乌喇那拉皇后虽死于高宗之前,却以皇贵妃之礼葬入了妃园寝。
在帝陵左右建皇后陵和妃园寝,这也是清代皇陵的特色之一。
清朝的七座皇后陵分别是:
昭西陵,葬太宗的孝庄文皇后,在东陵。
孝东陵,葬世祖的孝惠章皇后,在东陵。
泰东陵,葬世宗的孝圣宪皇后,在西陵。
昌西陵,葬仁宗的孝和睿皇后,在西陵。
慕东陵,葬宣宗的孝静成皇后,在西陵。
普祥峪定东陵,葬文宗的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太后,在东陵。
菩陀峪定东陵,葬文宗的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在东陵。
这七座皇后陵在规制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孝东陵和泰东陵属于这一类型。 一座标准的皇后陵建筑布局依次是:下马牌、三孔券桥一座,两侧建平桥。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班房各3间,隆恩门5间、东西燎炉、东西配殿各5间,隆恩殿、陵寝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左侧建神厨库和井亭。一座标准的皇后陵大约相当于帝陵的小碑楼以北的部分,各单体建筑的形式与用途和帝陵的相同,唯体量略小些。
泰东陵建于乾隆盛世,典制大备,所以不仅质地精良,而且规制最为标准。孝东陵虽然建于康熙中叶,但毕竟是清代的第一座皇后陵,尚无先例,所以世祖的28名妃嫔也袝葬在内,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园寝的形式。孝东陵对后世皇后陵影响很大,泰东陵除未袝葬妃嫔外,其规制与孝东陵基本相同。
今天清朝标准规制的皇后陵就介绍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清代陵寝知识,请关注我们!
文字:徐广源
配图:徐贺齐 孟凡仁
排版:李 晔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