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0秒,突然爆炸!实验告诉你“干冰+密闭容器”有多危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宇

2025-09-16 16:16 语音播报

城事

干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为冷链食物冰镇、保鲜等常会用到。但很多人不知道,干冰若储存、使用不当,十分危险。

日前,一则“把干冰当玩具摇,14岁少年手指被炸”的新闻引发关注。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干冰因其遇水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的特点,成为颇受欢迎的一种“气氛道具”,有网友“发明”将塑料瓶装上干冰,制作成喷射烟雾的玩具。

近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北京消防做了一场干冰实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北京消防做的一场实验显示,干冰加水放在密闭容器极易发生爆炸,其威力甚至远超普通鞭炮。消防员提醒家长,切莫让孩子把干冰当玩具,更不能装进密封容器里。

现象:网友分享干冰自制“烟雾弹”

干冰遇水会产生大量类似白色烟雾的水汽,正因“烟雾缭绕”这一特点,干冰成了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科学实验道具。不仅如此,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还分享了用干冰制作烟雾玩具的经验。有的网友把干冰和水放进塑料瓶,在瓶盖打孔或者利用瓶盖自带吸嘴,挤压瓶身,喷射“烟雾弹”。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用干冰制作烟雾玩具的经验。

然而,干冰“烟雾弹”是能伤人的。一名8岁男孩将干冰塞到小瓶口的玻璃瓶里,不断摇晃产生烟雾,结果玻璃瓶突然爆炸。飞溅的碎玻璃造成孩子头颈部大大小小约30处伤口。一名成年男子在办公室将干冰放到可乐瓶玩,没想到饮料瓶突然爆炸,导致男子拇指骨折。

一名8岁男孩头颈部被干冰炸出大大小小约30处伤口。

用玻璃瓶、塑料瓶制作干冰‘烟雾弹’玩具的做法非常危险!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王佳帅通过一组实验,还原了干冰+密闭容器=爆炸的可怕过程。

实验:爆炸威力超过了鞭炮

“干冰不是冰,其实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温度达到零下78.5℃。在常温下,干冰会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从而起到很好的制冷效果。”实验前,消防员王佳帅戴上消防手套,拿起一块干冰提醒道,“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接触干冰,因为干冰的低温能瞬间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非常容易造成冻伤,甚至导致皮肤坏死。”

矿泉水瓶的瓶盖被顶飞十多米。

王佳帅说,“干冰升华时,体积会膨胀800至1000倍,而加水后,这一升华过程会急剧加速,产生大量水汽,一旦遭遇密闭或者排气不畅的容器,极易发生爆炸。”

王佳帅边说边将干冰放进矿泉水瓶,之后加水,瓶内立即出现类似“沸腾”的现象:干冰在水中猛烈吐泡,白色烟雾冲出瓶口。王佳帅将瓶盖拧紧,之后将瓶子置于实验台。

泡沫箱被炸飞、炸成碎片。

“大家远离,不要靠近!”王佳帅一边跑开一边提醒。此时,矿泉水瓶内因气体膨胀发出异响,但瓶身并未明显变形,就在大家疑惑之际,矿泉水瓶突然爆炸,响声震耳,瓶盖被顶飞十多米高,威力远超普通鞭炮。从拧紧瓶盖到发生爆炸,全程仅30秒,极为迅速。

冰箱门被爆炸冲击力顶开。

随后,王佳帅又进一步测试了“干冰+密闭容器”的威力。当装有干冰和水的矿泉水瓶被放入塑料盒、泡沫箱后,其爆炸不仅轻易撕裂矿泉水瓶自身,还将塑料盒、泡沫箱一并炸飞、炸成碎片;放入冰箱后,冰箱门也被爆炸冲击力顶开了。

提醒:不要把干冰放进冰箱

“干冰还有窒息风险。”王佳帅提醒,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困难,如果在封闭狭小的空间内,短时间可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外地一男子在车辆后备厢中装了一箱冷饮,用干冰冷藏,因干冰发生升华,他在密闭车厢里吸入了过量二氧化碳,几近昏迷。”王佳帅说,“不过,像一些餐厅放在餐盘里制造‘氛围’的干冰,一般用量较少,在通风良好的屋里是安全的。”

不要把未用的干冰放冰箱里。

王佳帅提醒家长,要把干冰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防止孩子因好奇把玩,明确告诉孩子干冰不是玩具;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也不要把未用的干冰放冰箱里;不要在汽车、船舱等密闭空间内使用干冰;不要直接接触干冰,可使用防冻手套或夹子拿取干冰。

“收到生鲜或冷冻食品快递后,若包裹内有干冰冰袋,需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方,自然升华即可。”王佳帅说。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