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09:09
在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公共服务的效率直接关乎千万市民的幸福感。
近日,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承担的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再造,背后是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与人性化服务的三重变革。
“国字号”试点:用好标准“尺” 度量各环节
上周五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安定门外大街168号的东方公证处,一层接待大厅里一派热闹景象,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办事人员有的忙着填表、有的取号等待。
记者注意到,这个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咨询引导区、自助服务区、现场办理区、预约服务区、辅助功能区和异议处理区6大功能区。现场办证区域,23个接待窗口有序运转。这里推行的,是北京市公证行业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我们首次构建了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标准体系,用一把统一、科学的‘尺子’,度量每一个服务环节。”东方公证处主任刘娟介绍。这套体系的核心是66项自制标准规范,让服务皆有章可循。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自从2024年10月标准试实施以来,群众满意度从94%跃升至98%;185个公证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简单公证事项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到5个工作日;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中小微企业减免费用年均20万元以上;保障了多个棚户区改造和房屋腾退等重点工程,数万户家庭因此受益。
标准化建设:高频公证事项 “指尖”就可办
“没想到这么方便!真省事!”市民张涵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在国外的女儿线上申办了毕业证书公证,材料上传后,三天内就收到领取通知。“涉外学历、驾驶证等高频业务都能线上申办。”东方公证处调研部负责人朱珠表示,“我们为网络、大厅等所有服务形式都制定了标准规范。”
更深层的变革是“最多跑一次”的落地。185项涵盖出生、婚姻、无犯罪记录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公证事项被纳入其中。
陈先生需办理无犯罪记录公证用于海外定居。他记得过去手续繁琐,需多次往返公证处和派出所。如今,他通过“公安一网通办”APP直接申请证明,携带材料到公证处,十分钟就办妥。更让他惊喜的是,公证处还提供“公证+认证一体联办”,实现了真正的“一次办成”。
办证过程也变得透明可视。办事人会收到一张附有专属二维码的进度查询单,扫码即可实时查看承办公证员、办理进度等关键信息。该功能已累计服务约2.2万人次。
人性化服务:周末不打烊 服务“送上门”
一纸公证书,关乎财产、家庭与前途。“最多跑一次”提升的是效率,流淌的是服务的温度。
去年12月,东城区一房屋腾退项目奖励期将至,赵先生必须办理继承公证才能签约。但其妹刚做完手术无法到场。公证处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公证员携文件赶到病床前见证签署,外调组火速核实关系,其他兄弟姐妹高效面签。最终,公证书在截止期前送达,保住了赵先生的权益。
准备外派新加坡的李迩,则体验了“周末不打烊”的便利。临行前的周六,他来到公证处,半小时内办妥所有委托卖房手续。得知他次日出境,公证员承诺:“公证书周一就寄出。”李迩踏上旅程时,承诺的公证书也已如期飞向家中。
从“能办”到“好办”,从“跑多次”到“跑一次”甚至“零跑动”,东方公证处的试点通过主动服务和信息协同,重塑了办事体验。未来,随着大数据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公证服务必将变得更加智能、透明、充满温度。
东方公证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