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今清东陵——清代妃园寝规制(一)
2025-09-18 14: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帝、后坟墓方可称陵。妃嫔、太子、公主、亲王、郡王等的墓穴称园寝,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一座皇帝陵旁只建一座妃园寝。 因世祖、宣宗妃嫔都葬在皇后陵内,所以孝陵、慕陵无妃园寝。景陵有两座妃园寝。所以清代共有8座妃园寝。

那么清代妃园寝有哪些规制呢,今天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标准规制的妃园寝

标准规制的妃园寝其建筑布局是:马槽沟上建一孔拱桥一座。 拱桥旁建平桥一座。东西厢房各5间,单檐歇山顶,覆以布瓦。东西班房各3间。宫门3间,单檐歇山顶。左侧燎炉一座。享殿5间,单檐歇山顶。

园寝门三座,中门有门楼,两角门为随墙门。园寝门以北院内建众妃宝顶。妃嫔宝顶排列规律是:地位高的在前排,随着地位的降低依次向后排列;如果是同排,地位高的在中间,低的依次向两旁递远排列。

妃园寝规制的变化

景陵妃园寝是清入关后的第一座妃园寝,厢房面阔5间。

为什么清代建的第二座妃园寝泰陵妃园寝和第五座妃园寝昌陵妃园寝的厢房却是面阔3间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一份档案为解决这个疑问提供了重要线索。

乾隆元年工部尚书来保在一份奏疏中说:“茶膳房现今亦属狭窄, 接添二间,各作五间。”(《内务府奏案》第5包)由此可知,景陵妃园寝厢房当初也是面阔3间。

在清代有后代陵寝效法前代陵寝的做法,既然景陵妃园寝厢房面阔3间,建于雍正年间的泰陵妃园寝必然要效仿而行,也要将厢房建成面阔3间了。昌陵妃园寝是西陵境内建的第二座妃园寝,兴建时必然要就近效仿泰陵妃园寝,所以厢房也是3间,以上只是推断,尚未找到文字依据。

来保在奏疏中建议在景陵妃园寝享殿前接出5间抱厦,高宗只准许接出3间。于道光九年又将“抱厦三间拆去,挑换正座前廊柱木枋桁,揭㧚头停,照旧油饰见新,并将抱厦台基改做月台,两边各接宽一丈五尺五寸。 ”(《内务府来文》第2946包)

来保在奏疏中还建议把园寝门改建在大殿两侧,以解决园寝内地面狭窄的问题,但未获准许。

后来的裕陵妃园寝照此方法办了。昌陵妃园寝把园寝门建在大殿两侧,是原建还是改建而成的,尚待考证。据档案记载,原宝华峪妃园寝初建时就把园寝门建在大殿两侧。大殿后有叠落泊岸一道,此处与昌陵妃园寝同,但宝华峪妃园寝厢房面阔5间,一孔拱券桥东侧有三孔平桥一座,规制比昌陵妃园寝要高。宝华峪妃园寝迁到西陵双峰岫重建后,改变了原规制。

关于清代妃园寝的规制及其变化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有哪些妃园寝是超越规制的,敬请期待!

文字:徐广源

排版:李 晔

配图:徐贺齐 王 刚 郭文文 绝非行记

总编:杨晓健


作者:

清东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