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墨书店:4000平方米丰台文化“万花筒”
2025-09-18 16: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资深少儿阅读专家、声音表演艺术家张柏涵的声音,时而化作《小王子》中狐狸的温柔低语,时而变作《绿山墙的安妮》里少女的清脆笑声,40多个孩子举着彩色的绘本,在角色互换中把经典读成了生动的剧本……这场被家长们称为“会讲故事的读书会”,正是隐墨书店推出的文化活动之一。

开业不到三个月的隐墨书店,位于丰台区汇琴购物中心内,在4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藏书约4万册,涵盖儿童绘本、科普类、领导人著作、文学类、历史类、科教类多种品类。它早已超越传统书店的边界,不仅常态化开展读书会、文化分享等各类活动,还售卖兼具创意与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同一个装满多元文化体验的“文化万花筒”,为市民打造了一处可阅读、可体验、可交流的文化新空间。

空间赋能 让文化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7月13日,这里举办“动心无言·文字有声——张平散文集《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新书分享会”,作家张平与阎晶明、张陵等嘉宾侃侃而谈,台下读者全神贯注聆听、互动,让文学思考在空间里流淌。而上个月中旬,书店又化身“魔法城堡”,上午天台回荡着《柳林风声》里蛤蟆先生的冒险故事;下午室内坐满捧着《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小读者,张柏涵的趣味扮演带动现场孩子们欢笑声不断,用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周边居民能在家门口近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参与文化活动,享受“看得见、摸得着”文化服务带来的滋养。

暑假期间,书店的儿童区格外热闹。不少孩子捧着绘本或课外书,在书架旁、座椅上安静阅读,还有孩子会把书店售卖的琉璃小福龙放在书页上,说要给故事主角当“守护神”。这些琉璃文创来自门头沟非遗工坊,有太和殿藻井缩小版、带翅膀的臆造小龙等样式,孩子们摸着温润的釉面,听店员讲解“皇家琉璃”的历史,在阅读之余也能接触传统文化。

书店四分之一的空间设置为阅读空间,方便不同群体随时歇脚看书。这里既有穿西装的上班族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驻足翻阅历史典籍,也有社区退休老人戴着老花镜研读科教类、健康类书籍,偶尔还能看到老两口轻声共读的温馨场景。《文化中国》艺术交流中心、隐墨书店负责人赵川提到,周边居民常说“终于有地方能安安静静读本书了”,比如石榴庄小区有位老人,每天都会准时来书店看书、读报。

品书中家乡味街道助力“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书店一隅,“丰台华彩”专柜如时光之窗,透过它,社区居民得以深入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动人故事。

专柜陈列多元书籍:《丰台百科全书》全面涵盖丰台历史、地理、民俗、经济,构建全方位认知框架;《丰台风情录》以质朴笔触记街头烟火,呈现民间技艺、节庆习俗与老故事,勾连温暖回忆;《丰台风情古诗词》融合人文景观、自然风貌与诗词雅韵;《丰台三镇》深挖王佐等乡镇发展脉络;《中国民俗文化志 北京·丰台区卷》以专业视角梳理财丰民俗脉络,绘就斑斓画卷;《丰台王佐遗址》凭严谨考古,讲王佐地下遗迹故事,彰显丰台古老魅力。这些书籍如钥匙,开启丰台历史文化宝库,让居民亲近家乡,于阅读寻得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

此外,石榴庄街道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多举措支持隐墨书店,吸引社区居民走进书店,感受文化魅力。在线下,街道在“先丰站”摆放隐墨书店的宣传资料,包括书店的特色书籍、近期活动安排等,让过往居民能够便捷获取书店信息。同时,街道积极对接辖区多个社区,鼓励社区将反诈宣讲、党建活动等公益活动落地。线上,街道利用官方宣传渠道,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同步转发书店的各类活动信息,扩大活动知晓范围。此外,街道工作人员还将书店信息、活动预告等内容及时发布到各个社区居民群,方便居民提前了解并规划参与。街道的宣传推广吸引了周边社区居民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隐墨书店,享受阅读和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

中网“第二现场”将亮相文化空间渐次铺展

在空间利用与功能拓展上,书店未来将围绕“文化+体验”打造多元场景,让40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与7000平方米的露台形成互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本月,书店露台将成为2025中网公开赛丰台区指定观赛第二现场,同步直播网球赛事——这里已预留出可容纳300人的观众座位,特色餐饮、中网周边产品等市集摊位也正虚位以待。“若遇降雨,活动就转入室内,两块大屏可随时切换信号。”赵川指着露台上的遮阳棚介绍,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提前到场检查安全设施,“就是要让居民届时看得安心、玩得开心”。

在文化体验空间方面,8间琴房已装修完毕,后续将邀请专业老师开展钢琴等乐器教学;绘画教室已预留上下水设施方便涮笔,待中央美院新生入学后,将正式成为美院实践基地,同时计划联动区内中小学开展艺术教学活动;舞蹈教室的地胶铺设与镜子安装将于本月完工,未来将开放给社区舞蹈队排练,也可承接舞蹈类教培课程,让艺术培训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选择”。

此外,书店还将深化文创与非遗融合,计划邀请门头沟国家级非遗琉璃厂家,开展素胎制作、上釉体验等亲子活动,配套推出琉璃素胎材料包;同步丰富老建筑木质插片等文创品类,通过“拼装返现”“社区亲子比赛”等活动,让文创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来源:丰台时报

丰台融媒体中心

文/记者 蒲长廷

摄/记者 原梓峰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