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19:04
专家点评
该党支部以为民服务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推动“e注册”党建品牌建设,2024年荣获旗帜杂志“全国首届机关党建品牌”培育品牌。有3条经验可供借鉴。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明确品牌建设方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等指示要求,以凝聚全市登记注册条线合力为基础,聚焦条线队伍建设、服务经营主体、推动首都发展三大维度,形成系统性推进路径。
二是重视融合赋能,理清品牌创建思路。“品牌+队伍”,促进交流合作,提升履职本领;“品牌+服务”,上线新版e窗通服务系统,探索现场服务新场景;“品牌+中心”,组建工作专班,为服务中心工作提供坚实队伍保障。
三是重视市区协同,提升品牌聚合势能。海淀区局“创新合伙人”理念、石景山区局“红色驼铃古道e站”、经开区的“证照0号管家”等形成矩阵,实实在在增强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党支部案例
共建“e注册”党建品牌
打造助企服务新标杆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党支部
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的重要要求和殷切期盼,是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使命任务。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党支部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主线,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深入推动“e注册”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市区两级登记注册部门共建,提升品牌“价值”,增加品牌“效能”,打开助企服务新局面。
一、强化政治引领,系统有序推进
任何事业若要取得优异成绩,都离不开正确的引领与清晰的路径规划。按照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建强堡垒争当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要求,经党员大会深度研讨,登记注册处党支部明确“e注册”党建品牌的内涵与定位。“e”是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的缩写,以有形的“e”联动登记职能,“e注册”党建品牌有两层内涵:首先,“e”谐音“易”,表达了登记干部致力于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决心。其次,“e”代表数字化,体现了登记部门利用信息手段,推进助企服务向智能化转型的目标。为建设好“e注册”党建品牌,登记注册处党支部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登记注册系统行风建设开展“e注册”党建品牌共建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确定“e注册”党建品牌共建的核心要义在于,以凝聚全市登记注册业务条线合力为坚实载体,着力在登记注册队伍建设、服务经营主体发展、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发力,提升品牌价值。
二、突出深度融合,构建品牌矩阵
登记注册处党支部致力于从融入队伍建设、融入服务群众、融入中心工作三个方面构建品牌矩阵,确立了“品牌+队伍”“品牌+服务”“品牌+中心”的创建思路。
在“品牌+队伍”方面,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设计并实施“小讲堂·大分享”活动,引导党员积极践行“首善标准、监管为民”的市场监管文化,走上讲堂,分享学习心得,全年共开展12场活动,有效促进了理论学习的深入和党员素质的提升。二是突出深度融合,开展市区两级登记注册部门基层党组织“联学联建”活动,全年共举办10余场次,加强了各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提升履职本领,组织开展了新公司法、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等多场主题研讨培训活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深化服务效能,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在“品牌+服务”方面,重点从数字化、场景化两个维度着手,实现线上线下效能双提升。线上,上线新版e窗通服务系统,优化首页版块布局及文字提示,提升页面交互友好性;完善“实名认证”“业务确认”等重点功能模块,提升认证信息采集便利度。2024年,全市共办理完成各类登记业务142.29万件,其中全程网上办理113.64万件,占比79.87%,全程网办率进一步提升。线下,引导各登记注册部门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现场服务新场景。例如,丰台区局设立“管家服务岛”,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延庆区局建立“三专一领”全流程陪伴式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大兴区局增设“行风观测点”,着力提升服务软实力等,进一步提升了群众体验感满意度。
在“品牌+中心”方面,组建由市区党员干部组成的名称、经营范围、标准化等5个工作专班,持续创新并不断丰富“e注册”党建品牌内涵。人员构成上,专班由长中青三个梯队组成,既具备丰富的业务经验,又充满创新活力,深入挖掘人才优势,为中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运行机制上,采用每月调度与集中攻坚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工作有计划、有节奏的稳步推进,实现了全年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推动多元发展,品牌效能释放
2024年通过市区两级登记注册部门的共同努力,“e注册”品牌效能持续释放,党建引领实现业务队伍双提升双促进。一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展现了新作为。多项改革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创新推动企业注销“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推广北京经验;创新推出20条高品质登记注册服务举措,打造全国首个“一标四维”登记服务样板;全国首发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等。二是在服务发展中创造了新实践。登记处与石景山区局探索开展的“驼铃古道e站”深度共建活动,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益探索。海淀区局的“创新合伙人”理念、西城区局的“小鹏易办事”“小颖话营商”服务品牌、经开区的“证照0号管家”服务品牌等,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群众获得感。电子营业执照涉企服务功能持续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市超过220万户存续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经营主体总户数的85.4%,累计应用量逾2.02亿次,稳居全国首位。三是在队伍建设中形成了新合力。全年市区两级累计开展培训百余场,参训人数达数千人,成功完成了100余万件登记注册业务。2024年“e注册”党建品牌荣获旗帜杂志“全国首届机关党建品牌”培育品牌。
下一步,按照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工作部署,登记注册处党支部将继续深入推进“e注册”党建品牌共建走深走实,释放品牌共建活力。依托京津冀三地登记注册部门的深度合作与共建机制,探索开展“e注册·一起建”深化行动,共同打造京津冀营商环境优化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