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21:07
9月8日,北京日报社的电话再一次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了激动的声音,“您好,我看到了你们为刘玉兰寻亲的文章,刘玉兰是我大姑,我就是她的亲人!”
这通电话,来自山西太原,65岁的刘宁。
2025年7月3日,北京日报记者在探访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时,看到了烈士陵园主任刘晓维的烈士寻亲名册,其中有一位来自北京大兴,名叫刘玉兰。
记者在烈士陵园中找到了刘玉兰的墓碑,信息显示,刘玉兰生于1926年,中共党员,北京大兴人,任黄崖洞兵工厂政治指导员,1942年在黎城白布脚牺牲。牺牲时年仅16岁。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微博微信发布寻亲信息和联系方式后,两个月来,许多人加入了寻找刘玉兰烈士亲人的道路,大兴区史志办党史科、大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寻亲山西专委会等纷纷为烈士寻亲出了份力。
对于这位16岁时就牺牲的亲人,83年过去,刘宁这一代并不那么了解,但这一次,刘宁一家人翻箱倒柜,找出了许多家里的“红色记忆”,烈士证、回忆录、老照片、村志……刘玉兰的身影逐渐清晰。
刘玉兰是家中长女,爸爸刘子宏、妈妈李子范、弟弟刘天锡都是抗战老兵。刘子宏是北京大兴人,他和妻子育有两儿两女,刘玉兰、刘天锡、刘天兰、刘天存。1937年李子范带着四个孩子,跟随部队来到了武乡县砖壁村。
刘宁记忆中姑姑的故事,都来自于奶奶李子范的讲述。一次日本兵扫荡,刘玉兰在转移战略物资时,不幸掉入山沟中,壮烈牺牲。混乱的战争时期,刘玉兰埋在哪里,无人知晓。
刘天锡的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八路军妈妈李子范,在其夫刘子宏参加抗日决死队牺牲后,把女儿刘玉兰送到部队;玉兰不幸在黎城转战中光荣牺牲后,她又把大儿子刘天锡送到部队。”“最后一个孩子送战场”在这位英雄母亲的身上,生动地诠释着。
刘天存的回忆录里也提到了大姐刘玉兰,“她聪明伶俐、性格开朗,也能吃苦,积极跟母亲参加妇救会工作,她还通过母亲给部队转送文件和医药等急用东西,其他人都不知道。大姐还在抗大学习过一段时期。她14岁便由康克清介绍破格入党,康克清说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及抗战决心都远远超过她的年龄。”
2011年8月27日,刘天锡、刘天兰、刘天存曾去武乡祭奠大姐刘玉兰,因为找不到墓碑,他们只能和砖壁村抗战功臣石碑上刘玉兰的名字合影留念。
2015年8月28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来临之际,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举行了第一批八路军烈士集中安葬仪式,刘玉兰就在其中,她的棺椁上覆盖着五星红旗,长眠于陵园西五台二区。
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中埋葬着烈士2370名,其中有名烈士1704名、无名烈士666名。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找到亲人,甚至没有找到名字。
寻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近两个月来,已有十几位烈士刚刚找到了亲属,他们来自山西、河北、四川……刘晓维说:“线索再少也要找,找不到名字就找家乡,找不到家乡就找他们的战友。我们会一直一直找下去。”
真正的死亡不是离去,而是被遗忘。“刘玉兰”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她的背后,是英雄的家庭、是守陵人、是每一位参与寻找的你我。
谢谢每一位
接力寻找的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