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与哪吒城》:刘姚斗智筑京师的由来
北京晚报 | 作者 洪宇

2025-09-19 21:32 语音播报

京报读书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陈学霖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永乐皇帝朱棣决意修建北京城作为都城,众官员却恐慌上奏,称此地原是“苦海幽州”,地下孽龙凶猛,臣子无力降服,恳请皇上派军师主持。永乐帝认可其顾虑,召集通晓天文地理与鬼神之术的军师商议,众人皆不敢应,唯有大军师刘伯温与二军师姚广孝自告奋勇。

二人各有傲气、互不服输,领旨后约定分头行事:一人去东城、一人去西城,十日后脊背对坐绘图,以图纸定本领高下。

接下来两日,虽二人未碰面、未勘察地形,却都听到模糊的孩童声:“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起初还疑是“照着我的‘话’”,满心纳闷。到了第三天,他们无论走到何处,都能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的小孩在前游荡,却始终追不上,回家后又会听到那句孩童语。

二人很快醒悟:这孩子莫非是哪吒?第四天,他们带随从寻踪,再次遇见那小孩——其红袄似荷叶边披肩,肩侧软绸随风飘动,宛若多臂。二人笃定这是“八臂哪吒”,急忙追赶,孩子却瞬间消失,只留下一句 “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

刘伯温与姚广孝分别回到公馆,皆认定哪吒所言“画”是绘图之意,要按其模样画城图以镇孽龙。约定之日正午,二人赴城中广场,背对背坐在桌前绘图。待太阳西斜,二人画毕交换图纸,不禁大笑——两张图竟完全一致,都是八臂哪吒城。

姚广孝请刘伯温解释哪吒城,刘伯温指着图纸说明:何处是哪吒的脑袋、五官、八臂与双足。姚广孝点头后追问:“哪吒无五脏,空有八臂怎可行?”刘伯温当即指向图中四方皇城:“这便是五脏,天安门是五脏口,从天安门到正阳门的直道是食管。”姚广孝笑着补充:“五脏两侧的南北大道是大肋骨,旁侧小胡同便是小肋骨,对吧?”

此番绘图,二人难分高下。刘伯温尚显平静,姚广孝却因未占上风心生郁结,索性出家为僧,专等刘伯温主持建城。

至今,北京老居民仍深信这个传说——刘伯温与姚广孝,脊梁对着脊梁画出了北京城。

这则民间传说的完整版,被收录在20世纪50年代金受申编写的《北京的传说》中。这段刘伯温、姚广孝竞赛画出北京城图纸的故事,一直从清代流传至今,如果对照历史会发现故事中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人物关系和生平时间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搞错了。但是,如果不去深究这些历史背景,单作为民间故事来看,这也反映了北京百姓的一种心态。

这个传说的流传,是明清以来北京民众对他们功勋的极度尊崇,这才会把历史人物神化,把他们附会为建造都城的奇才英雄。就如同《西游记》中的魏征一样,老百姓将他的特质口口相传,最终在书中成为严格执法处斩泾河龙王的监斩官。

故事尽管是虚构,但为什么会把哪吒与规划京城扯上关系?这个传说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历史根据?学者陈学霖用《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这本书追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以浅白的文字呈现学术考证,不仅为历史与民俗研究开辟蹊径,也为大众读者提供一部奇趣的通俗历史读物。

从书中看,刘伯温建北京城的传说其实是刘秉忠建元大都的历史所演化的。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主持营建新都。这位身兼儒者、僧侣与谋臣的奇才,以《周礼·考工记》为根本法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他率弟子郭守敬、赵秉温踏勘地形,最终选定积水潭(今什刹海)东岸为城市中心点。1267年工程启动,历时九年告竣。

皇城以太液池琼华岛为核心,西岸建隆福宫与兴圣宫,市场设于宫城北侧积水潭畔,形成“面朝后市”的经典格局。街道系统按九经九纬铺设主干道,再细分为384条胡同。郭守敬设计的水系工程引玉泉山水入城,既解决供水又形成漕运枢纽,使积水潭成为商业中心,巧妙融合了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

《周礼》规定天子都城应设十二门(四面各三门),但刘秉忠通过占卜发现:北面“坎”位在《周易》中象征险阻坎坷,若设三门恐招致不祥。最终调整为南、东、西各三门,北面仅安贞、健德二门,总计十一门。这一变通被赋予哲学解释:十一象征“天五地六”,寓意天地阴阳和谐相生。

这一改,民间也就有了说法,人们构建出哪吒的模样,随之,也有了哪吒与北京城的故事,哪吒三头六臂的具象化便是:南三门(丽正、文明、顺承)为哪吒“三头”,东西六门(光熙、崇仁、齐化、肃清、和义、平则)为“六臂”,北二门(安贞、健德)为“两足”。北京作为水系发达的地区,经常有水患的威胁,民间盛传北京城下有孽龙作乱。而哪吒作为道教护法神,其神话故事正好就是震慑水龙,符合了百姓们的期望。

元亡后近500年间,民间将对刘秉忠的记忆转嫁至明代谋士刘伯温身上。至晚清时期,“刘伯温建八臂哪吒城”传说突然兴起,并衍生出“追战孽龙”等新情节。当元代官方记录湮没,民众通过传说维系文化记忆,将刘伯温塑造为驱邪镇水的神化工程师,以满足地方信仰需求。

元大都的营建,是刘秉忠对儒家礼制、地理现实与神话政治的完美调和。《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不仅考究历史,更揭示了文化记忆的流动本质,人们会在口口相传中表达最质朴最自然的情感诉求。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