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0:00
汛期虽已结束,但今年密集的降水给居民生活和社区治理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丰台区鑫福里社区角门甲4号院克服难题,成功改造排水管线,终于让住在低洼地旁的几十户居民告别积水困扰。
这片狭长的低洼地位于角门甲4号院5号及6号楼的南侧,长400余米,宽只有两三米。前几天降雨时记者前去探访,天空中雨水阵阵,但这里新修葺的水泥地面已不见积水的迹象。居民连连称赞的背后,其实是一波三折的艰难改造过程。
这座楼院已建成20多年,5号及6号楼院墙南侧是另一个社区新建小区的绿化地,该小区的地基较高,地面高出甲4号院一米多,且小区绿化率高,经常要浇水维护。此前,甲4号院的不少居民都在自家门前“圈地”搭起棚子,棚子与新建小区的院墙齐高,因此雨水可以通过顶棚流到隔壁小区的绿化地。2023年,为了消除安全隐患,社区开始拆除违建,“别人家拆吗?大家要是都拆我就拆。”经过近三个月的反复协商,在居民们的配合下,社区共拆除了6000多平方米违建。
然而问题出现了,甲4号院地势本就低于南侧的新建小区,5号及6号楼南侧又是全院地势最低洼处,拆除违建亮出地面后,这片空地每逢下雨,不仅雨水无法排出,院墙底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处墙洞,隔壁小区的雨水和绿化用水还会通过墙洞涌入。而且这片空地之前并没有做地面硬化,排水全靠地面渗水和自然蒸发,积水不仅深,而且难以退去。日积月累,这里杂草丛生、蚊虫肆虐,给低层住户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尤其是雨季,降雨频率高、雨量大,往往上周的积水还没排完就又开始下雨。”鑫福里社区工作人员宋卫杰说,每到下雨天,她几乎都得来看一眼,还要做好解释工作。因涉及跨社区和排水改造,且涉及资金筹措、与产权单位、物业公司沟通协调等问题,解决难度较大,社区经常干着急。为了彻底解决积水问题,今年社区党委将此列为重点民生“痛点”问题,利用党群经费进行改造。
小区西侧就是一条旱沟,东侧有一条河流,社区曾考虑将积水通过排水管道引至旱沟或东侧河流,但经过与水务部门沟通,受雨污分流等因素的制约,社区只能另想他法,最终决定从5号、6号楼东西两侧地下铺设直径三四十厘米的排水管,管道在两栋楼中间汇聚后接入小区主排水管线,形成“T”字形的排水线路,同时要确保地势两边高、中间低,让东西两侧的积水都能经此排走。
施工起初也不顺利。改造工程才开始,施工队便挖到一块大石墩,由于5号、6号楼进行过物业移交,新物业对小区地下的情况并不了解,工人们担心挖到水电燃气等“大动脉”,社区又多次协调物业、热力集团、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电力公司等权属单位,反复勘察,终于摸清了基本情况。施工队还在路面设置了30多个雨水箅子,确保排水顺畅。最终,在社区、各单位和居民的全力配合下,不到三周,改造完成。改造后的地面干净平整,今年雨季也经受了多场大雨考验。宋卫杰告诉记者,正是社区工作人员反复上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不怕吃“闭门羹”,才实现了小区积水问题的彻底解决。过去经常投诉的居民,也主动成为小区环境的维护者。
【治理亮点】
积水顽疾解决了,社区环境改善了,居民的不满和投诉化为对社区工作的信任、理解与支持。社区用实际行动让居民看到小区的变化,以不怕吃“闭门羹”的心态反复与居民沟通,让居民从投诉者转变为共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