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253件文物再现“文景之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武亦彬

2025-09-22 12:42 语音播报

热点

9月22日,文景之治——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特展在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开幕。253件来自陕西省的珍贵文物,揭开两座西汉帝陵的面纱,带观众领略2000余年前的大汉雄风。其中,景帝阳陵文物是首次京城秀。

253件文物按照“汉家陵阙”“治国之道”“盛世华章”3个部分,系统展示汉景帝阳陵和汉文帝霸陵的考古研究成果,再现“文景之治”时期社会图景,展示西汉盛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就。

图为首次进京展出的凤鸟纹龙首金花饰。

首次,是此次展览的最大特点。其中,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携文物进京展览。这也是该馆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巡展,展出了阳陵出土的15件国家一级文物、37件二级文物,大多数文物是首次亮相。

图为一组牲畜俑。

展厅里,各种陶俑惟妙惟肖。站“C位”的塑衣式彩绘侍女俑是首次露脸。“她”双手环抱腹前,拱手而立,仪态优雅大方。细看模样,柳叶细眉,秋水明眸,樱桃小口,发式为前额中分,发梢在背后挽结而垂下一绺的垂髻。衣着更是讲究,乳白色交领右衽曲裙深衣,从领口来看,里里外外穿了3层衣袍,袖口、领口、衣襟处皆绘有红色、棕色、蓝色锦缘。这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汉代典型侍女形象,推测为墓主人贴身侍女。

参观者在一件塑衣式彩绘侍女俑前驻足。

另一件着衣式行走铠甲武士俑,通体施橙红色彩,上身前弓,一足前迈,呈行走姿态。专家解读,此武士俑是阳陵特有的陶俑种类,其发髻在前额中分梳于脑后,上盘于脑后打结,留有横插笄的孔。仔细看,陶俑的前额还有朱红色陌额遗迹,身上有泥质铠甲遗迹。

图为一件塑衣式彩绘侍女俑。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汉文帝霸陵出土的文物也是首次进京。一件凤鸟纹龙首金花饰结构精妙,整体外形宛如一朵扁状柿蒂花,表面浮雕龙首,尽显威严气势,龙角向后延伸,两侧各饰一只灵动凤鸟,翩然欲飞。鎏金铜磬架、鎏金天马纹银当卢等一批金银器,则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该展览将展出至1231日,票价38元。

参观者在一组骑兵俑前驻足。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