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背后的“顺义力量”
2025-09-22 15: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9月15日,我国商业航天领域传来重磅喜讯——天龙三号液体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成功。这一里程碑式成就的背后,有着“顺义力量”——南彩镇企业北京东峰兴达耐火材料公司研发的高性能耐火材料为火箭关键部件提供了可靠的高温防护保障,助力此次全球首个航天领域海上热试车试验取得成功。

天龙三号液体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成功。

东峰兴达与高端耐火材料的“缘分”始于2009年。当年公司在顺义区正式成立,凭借对材料配方的精准把控和稳定的产品质量,迅速在冶金、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站稳脚跟。

东峰兴达承揽的胜利三号钢结构导流槽、发射台热防护顺利竣工。

经过多年技术攻坚,公司在2016年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成功入库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公司积极投入产品研发,获得火化炉炕面浇注料、高温导热浇注料、防爆耐热混凝土等1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相关专利产品已应用于中国航空发动机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条件重大建设科研项目、天兵航天科技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导流槽等项目。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首款有望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20吨的大型液体火箭,天龙三号性能比肩国际主流的SpaceX猎鹰9号火箭,全箭长度72米,起飞重量约600吨,未来将为我国卫星互联网超大规模组网、空间站大规模货物运输及中高轨卫星发射提供关键支撑。

此次海上试车的难度远超陆地试验,不仅要应对防风、防晃、防雷、防盐雾、防噪等复杂环境挑战,火箭9台发动机同时工作产生的高温烈焰及热流冲刷,更对周边部件的耐热性能提出严苛要求。

天龙三号一子级九机并联试车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大,东峰兴达此次承揽的导流槽在试车过程中结构完整无损伤,表现超乎预期,这正是公司多年技术沉淀的集中体现。作为关键材料供应商,东峰兴达在火箭研制的关键阶段,多次赴试验现场开展材料性能测试与调整,以高质量的产品保障了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进程。试车过程中,东峰兴达所研制的材料全程保持稳定性能,为箭体结构、地面测控、工艺系统等全链条协同运转筑牢了“防护屏障”。

工作人员正在做试验。
南彩镇工作人员上门走访问需。

南彩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赵春利表示:东峰兴达公司扎根南彩已有十余年,我们以营商环境之‘优’谋企业发展之‘进’,以营商环境软实力作为经济发展硬支撑,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东峰兴达耐火材料公司总经理裴真西说:“公司将继续扎根顺义,依托本土产业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耐热材料向‘更高温、更轻质、更耐用、更环保、更低成本’方向突破,力争在航天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位置,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化发展及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顺义力量’。”

此次试车成功,彰显了顺义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配套领域的硬实力,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在“陆海协同”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更高突破。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