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明星行程5元一条?治无序追星,先堵隐私泄露窟窿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松林

2025-09-22 17:48 语音播报

锐评

高铁车门刚开,站台粉丝便蜂拥而上,普通乘客进退两难,场面一度陷入混乱……近日,河南开封北站的追星闹剧引发关注。不少人迷惑:粉丝是怎么精准掌握明星行程信息的?据法治日报报道,不少明星的行程信息在网上被明码标价,航班信息一条5元、身份证号码一个3元、查行程方法5元。法治日报记者按照教程,很快便成功查询到了某明星要乘坐的航班。

高铁追星漫画。图据报道

机场、高铁站动辄大批粉丝“精准”聚集,背后固然有部分人交换“情报”的原因,也不排除有某些明星经纪公司故意“放风”,变相引导粉丝聚集。但明星个人隐私被泄露,被粉丝提前掌握,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据报道,网络售卖的明星艺人隐私信息,航班号、高铁号只是基本货源,更能精确到明星的身份证号、护照号,甚至包括港台艺人的“回乡证”和台胞证信息。

法律明文保护的个人隐私,却成为网络热销商品;明星出行计划,花点小钱就可轻易破解。低成本、低门槛的交易链条之下,受到伤害的,不只是明星个人,还有社会公共利益。上海虹桥机场自动扶梯玻璃被追星粉丝挤碎;沈阳北站粉丝聚集险酿踩踏事故;杭州萧山机场粉丝强闯防爆围栏推倒工作人员……令人瞠目的案例背后,几乎都有明星信息泄露的影子。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买卖和泄露明星隐私的行为,相关部门的打击行动可谓不少。然而,违法行为仍不时发生,表明黑色产业链具有相当的隐蔽性、顽固性甚至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据报道,链条上的一些人用“sfz”“hbh”代替“身份证”“航班号”等,企图以“黑话”规避平台监管识别;同时,通过“层层转售”拆分信息流通环节,一旦事发,便迅速切断联系,信息泄露的溯源和追责难度颇大。

从源头防止信息泄露,切断倒卖信息的产业链,以减少追星乱象,势在必行。不论黑产如何隐蔽、手段如何狡猾,本质上都是对法律底线的践踏。相关部门要持续打击泄露隐私的违法行为,既要严惩信息贩卖者,也要深挖上游的“供货商”。航空公司、铁路部门等单位也要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防止随便什么人都能查他人行程的问题一再发生。此外,网络平台也该改进行业黑话和非正常交易的识别能力,及时下架涉及明星隐私信息的内容。

任何人的信息都不是可贩卖交易的商品,机场、高铁站更不是追星的闹场。堵住隐私泄露的窟窿,让一些人不敢买、不敢卖、买不到明星隐私信息,追星才能逐渐回归理性,公共空间才能安宁有序


编辑:李松林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