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08: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市工商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首都功能定位和新征程上工商联的使命任务,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团结引领首都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政治引领,首都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成效显著
进入新时代,北京市始终坚持党对工商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引领,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首都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北京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25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04.68万户、个体户45.58万户,是全市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吸纳了6成左右的就业,是全市就业保障的主要渠道;贡献了超过3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市工商联围绕促进首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首都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积极履职尽责。
担起思想政治引领的首要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是工商联的首要职责。市工商联通过开展形式丰富、落地见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引导首都民营经济人士深化“四个认同”。依托“百千万”联系服务机制,持续开展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调研。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强化线上培训,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紧紧围绕首都民营经济领域发展成就,加强与主流媒体密切合作,持续开展“六个一批”典型宣传;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等重要节点和“民企百强调研与发布”等重点工作,策划推出《首都民营经济发展巡礼》等报道,发挥工商联“两微一端一网”自媒体矩阵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活动相关报道全网阅读量突破1869万次,有效提升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工商联积极引导首都广大民营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截至2024年底,民营企业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占比超9成;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中占比均达到7成,日益成为将首都科技创新优势稳步转化为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实践主体。
2023年第六届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50名受表彰者中,有37位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的工作,有18位创办的企业曾获国家级和省级科学技术奖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作用愈发凸显。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市工商联积极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常态化沟通交流和“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推出政策服务、数字服务、热线服务“三送”服务,持续打造“一员一师”队伍。与公检法司等部门深化沟通协作,创建北京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已建立市区两级“1+16”全覆盖的体系工作网络,提供调解、维权、普法等综合性法律服务8.9万次。2025年1月至7月底,全市工商联系统会员总数从5.1万家增加至11.2万家。
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对口支援。2018年以来先后35次组织民营企业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考察,聚焦当地产业需求,开展260余次对接活动,引导817家民营企业与262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踊跃参与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1514家北京民营企业对接帮扶2555个村2.4万户贫困人口,帮扶成果惠及40余万人。接续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京郊行工作,初步形成以政治引领、首善精神、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为特色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北京模式。
2024年以来,组织1400余家次民营企业走进京郊,推介项目160余个,达成合作意向21个。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市民营企业、商会累计捐款捐物21.15亿元;“23·7”极端强降雨期间,首都民营经济领域捐款4.2亿元,充分展现首都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服务民营企业高水平参与对外开放。市工商联紧扣协同、聚焦发展,积极发挥“联”的优势,推动成立京津冀生物医药、信创和网络安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4个产业链联盟;依托产业链联盟举办“一链一品”产业融通系列活动和“链上政企通”产业专题对接活动。联合津冀工商联推动成立京津冀企业家联盟,广泛凝聚区域内254家重点企业资源。
服务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送政策、送服务、防风险”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走出去行动为主线,举办“京企海聚”国别专场系列品牌沙龙等活动,打造民企共建“一带一路”北京服务品牌。
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方向
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升促进“两个健康”的能力和水平。
深刻把握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时代背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从发展基础上看,民营经济已形成相当规模、占有很重分量,在经营实力、科技创新、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具备了坚实基础。从发展条件上看,我国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队伍数量充足,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日臻完善,超大规模市场和新技术应用场景潜力巨大,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更大空间。从发展保障上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日益健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觉践行促进“两个健康”工作职责使命。工商联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积极履职尽责。在工作方针上,要坚持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关注企业家的思想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引导。在目标任务上,要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注重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教育培养,引导首都民营经济人士争做“四个典范”。在职责功能上,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积极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工商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市工商联研究并制定印发《北京市工商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与举措》,推动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要健全工商联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机制,深化市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要健全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健全助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机制,在推动涉企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等方面持续发力。
坚持首善标准,奋力谱写工商联事业发展崭新篇章
市工商联坚持党对工商联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目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所需、民营经济所盼、工商联所能,立足“首都、开放、服务、高效、网上”工商联建设,以首善标准及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持续深入夯实思想政治根基。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坚决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定期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动态”研判,多种形式开展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调研。把稳预期强信心、聚共识增团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工作平台,举办“思想汇”企业家系列沙龙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切实做好形势政策宣传解读。探索挖掘符合首都特色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内涵。
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服务首都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发挥公司在对接高校院所等方面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民营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转型升级需求,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探索开展“最美烟火气”主题活动,助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服务首都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四个产业委员会和投融资委员会,聚焦科创、金融、消费等领域,谋划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系列活动。
推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为契机,以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权益保护、公平竞争为切入点,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助企解难综合服务平台。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助力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持续擦亮百强工作品牌,优化百强企业调研与发布,积极落实提升百强工作效能五大行动。积极打造“北京服务”品牌,充分运用“网上工商联”平台,积极服务民营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民营企业问题建议诉求办理机制。发挥“政策发布厅”政策解读平台作用,以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为抓手,加强形势政策宣传解读。
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建立重点任务专项调研工作机制,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重点任务纳入重点调研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调研。组织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季度调研等,通过议政会、协商会、政协提案等渠道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邀请党政部门与民营企业和商会定期沟通交流,切实增强政企沟通实效。
引导民营企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举办京津冀创新医学转化与产业促进大赛,做优做实“一链一品”产业融通品牌。制定《市工商联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提升护航民营企业出海工作的系统性与实效性。支持民营企业踊跃参与乡村振兴和支援合作,依托“光彩事业行”活动,组织民营企业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考察调研、对接交流。持续擦亮“万企兴万村”京郊行工作品牌,为推动京郊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制定《北京市工商联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集全会力量参与。探索打造“新时代首善民企”工作品牌,以工商联执委企业为重点,将光彩会理事、百强企业、团体会员中的商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所在企业纳入工作范畴,开展专项调研,征集典型案例。通过接续召开首都民企清廉合规建设恳谈会,在加强党的建设、产权治理结构、战略风险管理等10个方面持续完善提升,扎实推进首都民营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
深化工商联改革和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组对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互联共促机制,推动团体会员强基提质;深入开展团体会员“一会一品”建设和“四好”商会建设,培育发展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商会,通过向上借势一批、全市协同一批、重点新建一批、转型升级一批,持续扩大工商联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建好用好“网上工商联”,开展与市区两级部门业务需求对接工作,加强对各区工商联的服务延伸和系统覆盖。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持续推进“阶梯”培训,培育“联青实干家”,不断夯实工商联工作的组织基础,努力锻造一支既精通统战工作又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