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真心 送真情 出真招 农行北京分行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10:21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金融
看更多
+ 订阅

秋天的京郊,处处丰收景象。密云水库正北岸的大窝铺村,烘干房里的赤松茸裹着山野清香,合作社社员捧着刚打包好的菌菇干货,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太师屯镇的葡萄园内,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挂满藤蔓,农户们忙着采摘,将新鲜果实送往邑仕庄园酒业的生产线;房山区黄山店村,坡峰岭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民宿老板迎来送往,好不热闹……这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丰收画卷,离不开农行北京分行的金融助力。近年来,农行北京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将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和深耕首都郊区特色“三农”县域业务有机结合,以“特、亮、惠”为服务抓手,为首都乡村注入金融活水,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征程上,一步步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壮美新图景。

创新产品服务

精准施策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农行北京分行深知只有贴合乡村实际的金融产品,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围绕涉农供应链、农村集体土地、小微企业及农户等不同需求,创新研发“三农”客户专属产品,致力让“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的金融服务覆盖乡村产业全链条。

“没有农行的贷款,我们的蘑菇产业做不大、走不远。现在不仅能卖鲜货,还能卖干货,利润翻了好几倍!”北京不老自然美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密云区不老屯镇大窝铺村产业发展的转折关键。密云区不老屯镇大窝铺村位于密云水库正北岸,因地理位置特殊,多年来始终把守护水库生态放在首位,杜绝污染性产业发展村经济。也因此,如何在保水的前提下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成了村两委和村民共同的心头事。经过反复调研,村两委发现水库周边的林地生态环境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且蘑菇种植无需破坏植被、用水量少,还能通过枯枝落叶循环利用改善土壤,契合“保水优先”的发展原则。但从单一品种试种到规模化发展,资金短缺成了大问题——建种植大棚需要钱,买菌种需要钱,后续加工储存更需要钱,村民们虽有热情,却苦于“家底薄”。

得知情况后,农行北京密云支行的挂点帮扶团队主动找上门来。作为大窝铺村近10年的帮扶伙伴,支行工作人员深知村子“保水与增收并重”的诉求,经过多次入户调研、实地考察林下种植项目后,支行为合作社量身匹配了“乡村振兴e贷”。从2022年起,每次50万~100万元的信贷资金精准落地,不仅解决了合作社购买菌种、搭建大棚的启动资金问题,更支持合作社从无到有建成烘干房、冷藏库。帮助合作社彻底解决了蘑菇保鲜难题,成功延长产业链,产品也从单一新鲜蘑菇,拓展出菌菇干货、孢子粉等深加工品类。如今,合作社的蘑菇种植已从最初的赤松茸,扩容到竹荪、羊肚菌、松杉灵芝等十余种,年产值稳稳达到300万元;不仅带动村内及周边近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让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1.6万元,稳步增长至2025年的2.8万元。这份从“丰收愁卖”到“产销两旺”的蜕变,正是农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生动写照。

涉农经营主体面临的痛点各有不同,有的缺启动资金,有的愁抵押物不足,有的盼产业链升级支持。面对不同产业的特性差异,农行北京分行以“一户一策”为指导思想,创新推出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北京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自2013年起,便与农行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考虑到养蜂行业“抵押物少、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农行北京分行为其发放100万~2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填补合作社扩大蜂群规模的资金缺口;2014年,随着合作社发展需求升级,该行又创新推出“合作社联保贷”,精选市级示范社组成联保小组,为合作社发放190万元贷款,既降低了信贷风险,又解决了融资难题;2020年,结合合作社日益成熟的经营状况,农行北京分行再次优化服务,推出理事长保证担保信用贷,追加100万元贷款支持。如今,该合作社已构建起完善的蜂种生产、蜂蜜加工产业链,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密云区养蜂产业的标杆。

而对于像北京邑仕庄园酒业这样的涉农企业,农行北京分行以“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解决其经营难题,从2018年给予企业贷款支持。有了金融支持,邑仕庄园酒业不仅升级了葡萄酒灌装生产线,年产能达70万瓶,还与密云区太师屯镇多家葡萄产销合作社建立合作,形成“公司+农户”模式,既让农户种葡萄“不愁卖”,也为企业稳定了原料供应。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达2812万元,实现利润304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

除以上案例外,农行北京分行还陆续推出商户贷、乡旅贷、订单贷、设施贷、农险贷等特色产品,用多样化的产品创新,为首都乡村产业“强筋健骨”。

搭建“三农”新场景

帮扶共建让乡村生活宜居宜业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产业“活”起来,还要让乡村“美”起来、村民“乐”起来。近年来,农行北京分行跳出传统金融服务框架,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帮扶等多方面入手,致力于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在房山区黄山店村,坡峰岭景区是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农行北京分行为景区发放近200万元“乡旅贷”,推动乡村村容村貌整治及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不仅如此,农行北京分行还积极支持“百千工程”示范样板建设,为密云区北穆家峪村等14个村及延庆区康庄镇等10个乡镇提供公益性资金超240万元,用于乡村道路硬化、垃圾分类处理、文化广场建设等民生项目。

农行北京分行对乡村的真情不仅体现在产业帮扶上,更渗透到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为让金融服务更贴近乡村需求,农行北京分行一方面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通过为示范村颁发牌匾,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特色样板村;另一方面开展“金融人才驻村金融服务工作”,统筹选派5名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金融助理,将“融资”的资金支持、“融智”的专业指导、“融商”的资源对接有效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方位动能。

“近年来,农行北京分行制定了支持百千工程的‘二十条措施’,在积极打造金融特色样板村的同时,常态化深入郊区支行开展调研,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针对各区情况指导支行开展精准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近90亿元。”农行北京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介绍,该行将进一步加强乡村产业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梳理涵盖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农业科技等七个产业的涉农重点客户清单,从产品政策方面指导支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深化银政合作,全力对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新质生产力储备项目平台”“信贷直通车平台”及“贷款贴息平台”,让符合条件的涉农经营主体更快获得资金支持;讲好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故事,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

从创新产品破解产业痛点,到搭建场景赋能乡村生活,农行北京分行始终以真心锚定乡村需求,以真情传递金融温度,以真招破解发展难题,将服务“三农”的足迹深深烙印在首都郊区的田野乡间。未来,农行北京分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让金融活水持续沁润京郊大地,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编辑:李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