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的高铁速度,是他用三年时间“跑”出来的!
接力出版社

2025-09-23 16:11 语音播报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导 读

国庆假期就要到了,无论你计划回乡还是旅行,便捷、快速的高铁都是理想的交通工具。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绿皮火车平均速度只有二三时公里每小时。如今,“复兴号”动车组的运营速度高达300多公里每小时,城市与城市之间早已“天涯”变“咫尺”。

这些奇迹的创造都与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有关——孙永才。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仅用三年多便成功研制出“复兴号”动车组,创世界高铁最高时速。

《孙永才:让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 毕然 著 

翻开这本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的《孙永才:让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一起了解“复兴号”诞生的故事。

变变变,孙永才在构思新产品设计的时候,想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孙永才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3年,根据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和“走出去”的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启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项目”。后来,这列开天辟地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带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被命名为“复兴号”,孙永才成为集团公司这个研制项目的主持者。

众望所归的“复兴号”以鲜活的形象和独特的民族气质出现在项目计划中、设计图纸上,每个环节的设计研发,都是一场攻坚硬仗。

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G123次从北京南站开出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夜深了,“复兴号”研发团队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埋头工作的人们忘记了时间。肚子饿了,就叫外卖,快速吃完饭,又回到工作间继续工作;困了累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醒来继续工作。

设计研发团队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不知进行了多少次头脑风暴和方案修订。

“复兴号”设计要求运营时速是350公里,既要节能,还得有良好的舒适度和稳定度,而且噪声要小。明确了目标,明晰了要求,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研发设计环节,首先明确正向研发的概念。要考虑有什么样的需求,比如列车时速要达到的水平,要适应怎样的运营线路,在维修方面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在旅客界面上要达到何种效果……根据需求设计技术方案,有的放矢地对方案进行细化分解。”孙永才亮出自己的思路。

设计人员纷纷提出了问题和想法:“如果噪声要小,就得有更多的降噪设计和吸音措施。”

“强调动车的高速度、高颜值和超节能,就技术本身而言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采用大量的轻量化、节能环保等高科技工艺,才能达到标准和要求,这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

“高速动车组电机的电流每上升一个等级,电气调试难度、复杂程度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

“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虽然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却是横在技术人员面前的一座高峰。”

“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不过办法总会比困难多。”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孙永才从不轻言放弃。

在主持“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工作期间,孙永才忙碌穿梭于各研发单位,深入研发设计现场、生产线或大山腹地的试验线,提问题,听汇报,出思路,做部署,体现了“掘地三尺”的较真劲儿,不做到完美绝不罢休。核心技术协调会一个月固定开一次,主要解决企业、部门等相关环节间的接口问题,避免出现错误和疏漏。然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纷至沓来。

仅“复兴号”头型设计的方案就数不胜数,最终甄选出十个方案。孙永才和专家团队仔细查看,反复推敲。

过去的火车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现在“动力分散”原理则将电动机分散安装在列车的各个车厢,发挥了“人人都是火车头”的效力。不过,这并不代表火车头的核心指挥价值不再,动车头型设计依然是设计中的头等大事。

设计研发团队工作人员指着那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动车头模型阐释设计理念:“民族工业的原创性根植于传统文化,在车型设计方面要体现中国精神和民族神韵。”

一个帅气的“青铜剑”动车头型的设计模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个创意思路从哪儿来的?”

“青铜剑”动车头型 图片来源:公众号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陪伴他的是一把‘三千越甲可吞吴’剑。‘青铜剑’剑身流畅,有着一飞冲天的气势,又有越王勾践的内敛和深沉,体现中国动车在蛰伏中等待复兴的状态。”

“这尊‘飞龙在天’动车头型的设计思路同样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和象征,龙代表着中国高铁展现的蓬勃昂扬的生命力和原创力。”

“飞龙”动车头型 图片来源:公众号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在查看比较了动车头型众多设计模型后,孙永才提出了问题和意见。

“头型外部设计虽然兼具现代感和民族精神,但内部的空间舒适度欠缺。头型设计需进一步优化,既要美观,又得满足减少空气阻力的要求。

“要减少空气阻力,就要遵循流线型头型设计规律,要考虑列车高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隧道、横风、噪声、尾摆’等效应。

流线化外形设计示例 图片来源:公众号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头型设计不仅仅集中于车前部,两侧、中下部、连接处等都是组成部分,减少阻力才是跑得快的硬道理。

“动车头的驾驶空间设计布局要合理,这儿是动车组最核心的部分,被称为动车组的‘大脑中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紧急制动按钮要在驾驶室操纵台的多个地方出现,便于处理紧急事件,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动车车头设计小组的模型图纸刚撤下,负责机车组的小组又将自己的设计和问题摆在桌面上。

“在内部构建设计方面,要抓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一定要强调内部空间的舒适性。”

“座椅要宽大舒适,空间不能过于狭窄,色彩搭配也可以更加时尚、个性化,要给每个座椅都配备插座,保证满足旅客的取电需求。车厢内必须实现Wi-Fi全覆盖,保证旅客可以随时上网。”

CR450动车组车厢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动车上的照明设备需要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车内照明可以有十几种模式,亮度从高到低,光线从暖到冷,每个座位都能使用阅读灯,而且可以让旅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调节亮度和色温。”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外出旅行乘车的时候, 置身于这样一种色彩、氛围的时候,是不是更加愉悦?”

大家频频点头,原来,被称为“工作狂”的孙永才实则有一颗热爱生活、充满温情的心。

变变变,中国的高铁,在变化中生存,在变化中更加有力地奔跑。从过去的追赶到与行业并跑,再到世界行业领跑的几个阶段,中国高铁的变身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变变变,“复兴号”的研制实则是在与时间赛跑,每天都有新变化。驶上时代机遇的铁轨,“复兴号”在万众期盼中横空出世。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 秦文君、徐鲁、汤素兰、李东华、葛竞 等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自2019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出版101种,发行千万册。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上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先锋,包括科学家、文学家、医护人员、工人、农民等,将先锋人物的感人故事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培根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底色。

封面图片来源北京铁路 石家庄车辆段石铂扬 摄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