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三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中国应急管理 | 作者 田硕

2025-09-24 08:12 语音播报

时事

截至今年7月28日

全国共有64项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印发

涉及矿山、危险化学品

民航、养老机构等30个部门单位

今年以来

相关部门单位

已制修订10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1项判定标准正在制定中

为什么要制修订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这些判定标准发挥了什么作用?

各地应用情况如何?

一起来看本报记者的采访

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的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

2024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部署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行动”被纳入三年行动的八大行动之中。

“2024年,该项工作进展喜人。截至当年底,相关部门单位已出台61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或重点检查事项,基本涵盖各个行业领域。”应急管理部综合协调司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通过实践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现、判定与消除,从根本上来讲离不开科学实用、严谨有效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综合协调司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制定出台10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制修订工作虽隶属于三年行动,但此项工作并不是从去年开始的,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

除了制定工作,修订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记者了解到,《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于近日公布,内容包括5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情形,较现有版本增加了34项。

该标准修订专家之一、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总工程师程长进告诉记者,经过近年来几轮针对重大事故隐患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各地消除了一大批重大事故隐患,同时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一些过去未被纳入重大事故隐患的问题屡查屡犯,且造成严重后果,亟须调整修订判定标准内容。

“新增的标准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通过分析行业近10年来较大事故原因总结提炼的结果。也就是说,每项新增标准的背后,都有多起相关事故。”谈及新增判定标准的选定原则,程长进解释道,2013年至2024年,全国化工行业发生的144起较大事故中,有82起都与特殊作业有关。因此在此次的修订工作中,特殊作业内容由一项变为三项,内容更加具体。

“一项判定标准的修订,没有几十次的反复讨论修改是不可能的。”程长进说,行业在发展,安全生产形势在变化,新修订的判定标准力求准确科学,将目光更加聚焦在风险上,试图让基层监管部门和企业重新认识重大事故隐患,更加重视技术、管理、人员层面的风险。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行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深入剖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增加针对新行业、新问题、新风险的判定标准覆盖率,提高现有标准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与权威性,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着力解决判定标准‘有没有’的问题。”应急管理部综合协调司相关负责人说。

“学好用好”是关键

让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真正发挥作用

“有没有”的问题解决后,如何“学好用好”是下一步的关键。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宣传,百花齐放,目的就是让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真正发挥作用。

天津市武清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城关镇等6个镇街和京清工业园安全监管人员开展“厂中厂”“园中园”现场执法带教培训,组织专家详细解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剖析关键环节管控要点,让企业直观认识风险危害。

四川省泸州市安委办举办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竞赛,既检验选手对法规掌握的熟练度,更模拟隐患排查真实场景。各企业参赛代表纷纷表示,将把竞赛的收获带回工作岗位、带回生产一线,定期组织同事深入学习运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把理论认知转化为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

…………

判定标准应用得好,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关于“什么是隐患、怎么查隐患”,基层执法人员和企业一线安全管理人员有话说。

“对于基层监管部门而言,有了判定标准,执法检查就有了明确的标尺,对‘重大’两字的理解更加清晰,大大提升了监管准确性与效率。”山东省高青县应急管理局基础科科长崔严文说,在执法检查中,一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反馈,他们依据判定标准全方位排查自身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人员操作等环节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感觉自查自纠有了抓手。

“标准的制定出台填补了以往相关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方面的空白,使基层督导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不仅扩大了标准覆盖范围,更对相关行业部门的履职情况提供了清晰的衡量标准,有效倒逼行业监管责任落实。”江苏省宿迁市应急管理局危化处副处长冯伟杰说。

今年1月应急管理部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字或可说明判定标准的应用效果: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都创造了历史新低。2024年全国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数量超过前3年总量,整改率达98.1%,尤其是企业自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同比增长26.1%。“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抓排查整治质量提升,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和行业领域隐患排查专业性不强甚至走过场等突出问题。”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在会上说。

发挥“智库”作用

做到不盲判、不漏判、不误判

在各地宣贯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过程中,培训是一项重点内容,为的是加强理解、消除分歧、形成共识。

“不同专家对于条款的解读不一样。”一些来自基层监管部门的受访者提出,希望加强关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宣贯培训,通过专家现场帮带的方式,让基层了解重大事故隐患的成因和排查治理方法,确保在实践中查得出、查得准。

山东省高青县为让监管执法人员学懂、弄通、用准《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将该标准列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的核心课程,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结合实际事故案例,对标准的各项条款进行深度剖析。

参加培训的监管执法人员反馈:“工矿行业跨度大、内容多,非常需要专家进行深入解读,以便在培训和实践中加深理解,更好地对照标准在现场查找隐患。”

程长进表示,要让判定标准真正发挥作用,隐患排查的组织实施非常重要。比如,要组成涵盖各行业的专家组开展检查,发挥“智库”作用,做到不盲判、不漏判、不误判,“一两个专家没法覆盖全部专业。要查就要查到位,提高执法检查公信力”。

“制修订的判定标准规范发布后,要组织好标准的配套解读,面向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宣贯培训,详细讲解标准要求,让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企业、第三方机构了解每项标准的由来、依据与整改要求,避免各方对标准理解不到位,导致出现不会查、不会改的问题。”应急管理部综合协调司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5年9月22日三版 原标题《理论认知转化了 思想行动统一了——各地各部门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情况综述》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