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养老大调研 | 适老产品变“好用”,是不断迭代“改”出来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2025-09-24 11:11 语音播报

进入
养老在北京
看更多
+ 订阅

提到家具家电、日常用品等适老产品,您脑海中会有怎样的联想?如果还停留在轮椅扶手呼叫器的“老三样”,或者以为仅限老人“专用”,那可有点落伍了。伴随业内对适老化认知的逐渐深入,适老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演变。不过,要想进一步“俘获”用户,让人们愿意为“提升改善”买单,设计方面仍需持续发力,走出从“能用”到“好用”的探索之路。

线下体验不足,网购频频“踩雷”

家住北新桥街道的李阿姨,多年来悉心照顾着患脑梗后遗症的老伴。家里的适老产品,仅限几个助行器,以及一辆大号轮椅。“拐杖是儿女们买的,有的不太合适又懒得退换,就放在一边儿了。轮椅就选最简单的,复杂功能一概不要。”

由于老伴是辖区的家庭床位老人,附近养老驿站工作人员曾提出,可以提供电动护理床。但李阿姨觉得护理床尺寸太小,老伴伸展腿脚、借助外力翻身反倒不便,婉拒了驿站的好意。

“价格合适的,看起来像病床,稍微温馨点儿的又太贵。”67岁的田阿姨,照顾半身不遂的老伴近8年,她坦言在家里原本有床的情况下,很难下决心换成护理床。

记者调查发现,一张单人护理床,售价普遍在四五千元往上,超过万元的也不在少数。而类似这样的大件商品,往往又缺少线下体验场所。不久前记者曾报道过一位北京市民为给父亲选购可心护理床“一波三折”的故事,以其为代表的大件适老产品选购难,引起读者广泛共鸣。除护理床外,一类宣称可帮助老人起卧的“移位器”,二手平台上因“买回来用不了”而闲置转卖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去年6月,北京首个适老化家居体验中心在北京红星美凯龙至尊Mall二层开业。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店内产品主要集中在卫生间,如马桶升高架、淋浴器等,另摆放了几张不同价位的护理床。店员称,目前顾客认知中的适老产品,还是以卫浴,以及床边基本照料为主。

更早以前,一些综合性、大体量的适老用品卖场,均陆续难以为继。业内人士称,核心原因为目前企业生产,还是主要盯着B端机构的大规模采购,青睐于其稳定、走量、可预期。居家养老的C端用户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零售模式很难支撑企业运营。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当下适老产品仍以传统、低价、能显著改善老人生活质量的品类为主,如各式扶手、轮椅等等,适老化家具电器等销售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历经升级迭代,好产品“改”出来

从企业视角,这样的情况其实符合预期,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扶手等基本保障用品,属“必需品”一类,当老人行动生活困难时“不得不用”。而适老家具家电日用品等,属“提升改善”,在老人尚未切实对便利性有所体验,家里同类物品又还“没坏”的状态下,主动进行替换,确实存在较高门槛。

面对现状,企业一方面努力推进适老产品的市场化认知,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推出优良的产品,以满足老人“心动阈值”。

浅灰色的坐垫和靠背,搭配着原木框架。眼前的这把椅子,是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经典产品“适老化扶手椅”,其造型简洁大方,朴实外表下细节满满——靠背上方,专门“支”出一条横梁,利于手部稳固抓握。四条椅子腿的倾斜角度经过反复测算,不会因突然的冲击而侧翻,也不至太过外撇而绊腿。扶手长度“缩”进去一截,座椅在桌边摆好后仍留有较大“开口”,使用者可先侧坐再转身坐正,避免拉开椅子,坐下后再次拖拽调整的麻烦……

“这是我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价格不是很贵,销售状况很好。”天坛家具树胜适老工作室创始人张树胜告诉记者,很多老人需要介护,却不想打上“被照顾”的标签,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会注重“隐龄化”风格。椅子还保留了传统榫卯结构框架,这是考虑到老人使用椅子时,经常拖拽挪动而不是抬起移动,螺栓拧装久了就会松动,榫卯结构可使产品更加稳固耐用。

目前,这款椅子已升级至“3.0版本”,记者还见到了其“初代版本”。二者相比,初代椅子的两侧扶手长度与座位前沿齐平,入座时确实不如新版方便。此外,初代椅子的座位与靠背相接处,留有的缝隙较窄,新版则将缝隙拓宽至3指左右,更好承托后背的同时,也便于擦拭座椅上的残渣。

从为养老院等B端机构研发家具产品起步,逐渐向空间概念、整体解决方案等延伸,天坛家具树胜适老工作室深耕适老领域十余年。在张树胜看来,产品从“能用”到“好用”,都是历经迭代,一点点改出来的。“没有哪个产品一开始就完美,像这款椅子加大缝隙,改善清理死角,包括用到的材质要好打理,都是机构反馈给我们的意见。”

工艺理念出新,影响“未来老人”

除了针对原有产品改进升级,适老产品的另一研发思路,是筛选、融合市面上的新工艺,推出新的产品形态,拓宽用户的产品选择范围。

在位于东铁营横一条8号楼的今朝装饰设计创意中心店内,一处80平方米的适老家居体验馆,被打造成经典的两居室格局。今朝装饰适老研究院院长赵元辉介绍,体验馆内所有板式家具均系自行研发生产;实木类家具,由合作厂商根据公司设计来打造;涉及电机模块功能或一些电器,则是对市面产品进行筛选后,与自身产品做一个融合与推介。

其中较为新颖的,是厨房吊柜的设计。为了包住油烟机通风筒,传统吊柜普遍较厚,拿里面东西的时候,外面物品很容易倾倒。“我们推出这种双层吊柜,每层厚度变为一半,外层直接打开柜门,里层向下拉出,实现内外两层互不干扰的效果,提升利用率。”

记者看到,除了双层设计,吊柜还可纳入各种型号尺寸、控制方式的收纳拉篮,根据品牌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都有。收费方面,橱柜跟普通装修一样按延米计费,用到哪款配件再单独计费,丰俭由人。

在浴室,一款造型新颖的扁平状淋浴器引人注目,其左右两侧各有一根银色长管,管身设置有多处喷水孔。赵元辉翻下淋浴器自带的沐浴凳进行演示,“洗澡时坐在凳子上,将水管旋至合适角度,水便可以从喷水孔均匀喷洒到身体上。人是被水包围的,类似立体的浴缸。”使用完毕,水管、沐浴凳可以全部折起,淋浴器又变得薄薄一片,很省空间。

“市面上的产品推陈出新,我们平时也会不断关注,经过挖掘尝试、筛选比较后,再推荐给客户。”据赵元辉观察,一些能够提升生活便利度的产品,适合老人使用,但并不限于老人专用。像电动橱柜,目前其实更受年轻人欢迎,大部分是中青年客户装修时会用。而一些较为新颖、价格稍高的产品,则多由子女为老人购买。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数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多模块护理床,可将床的一部分调整旋转为坐具形态。对卧床老人来说,能够坐起来洗漱、用餐、和人聊天,无疑更能体会到“情绪价值”。另一款来自日本展会的轮椅,除外形时尚,细节考究外,还能实现原地旋转,大幅缩减回转空间。以当下的市场情况,这些产品可能略显“前沿”,但在业内看来,它们可作为一种“概念”传递出先进的介护理念,影响到“未来的老人”。

民有所呼:智能元素,添加应有“度”

“我爸明确说,不喜欢靠App来开关窗帘、启动电器。”伴随科技进步,近年来一些智能元素不断添加到适老产品中,却也带来不少争议。市民黎女士告诉记者,曾想为父母改装一些智能设备,因老人反对只能作罢。

此前,中消协曾对养老辅具及适老化产品进行测评,一些产品为贪图价格上的虚高,添加影音娱乐、蓝牙等老人根本用不到的“鸡肋”功能也被曝光。

好的适老产品应在提升其原有功能上下功夫,“简单可靠”而非“先进冗余”,这一认知已逐渐成为用户及研发企业的共识。记者了解到,数年前天坛家具就曾推出一款“助起沙发”,至今该产品仅通过简单的离线语令或遥控器来控制起落,没有纳入复杂的语音联网功能。这就是考虑到一旦网络信号有所延迟,沙发不能及时反应,可能会对老人造成伤害。

适老化改造全景调查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