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16:09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9月23日在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专场正式发布。
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等部门指导下,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于今年6月发布的《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引发广泛共识。此次协会协同各行业领域单位发布的《共识》,聚焦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健康优先、内容保障、隐私守护、规则清晰、透明可信、协同共治、伦理先行等七个方面提出行业规范,倡导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在产品设计、内容管理、隐私保护、心理健康引导等方面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共同营造安全、健康、可信的数字环境。
本次《共识》发布得到了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等多方积极响应。参与各方表示,《共识》的发布是行业自律与责任共担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凝聚产业合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创新与安全中实现良性互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未成年人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机遇潜力,也伴随一定的安全风险。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守护他们在数字世界中的安全与健康成长。为此,我们达成如下共识,倡导各行业共同践行:
一、健康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和心理健康
我们呼吁坚持“身心并重”的原则,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置于人工智能研发、部署与服务全过程,持续评估人工智能对青少年心理的潜在影响,支持未成年人养成理性思维、健全人格。
二、内容保障:净化信息环境
我们倡导建立严格的内容安全防线,严密筛查生成内容,坚决抵制暴力、色情及低俗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侵害。
三、隐私守护:严格保护未成年人个人数据
我们呼吁加强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确保其数据的最高安全标准。遵循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或滥用,为未成年人提供坚实的隐私保障。
四、规则清晰:明确使用风险与自我保护
我们倡导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提供清晰的人工智能服务规则,并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提示相关风险。帮助未成年人理解技术特性与潜在风险,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他们理性、安全地探索数字世界。
五、透明可信:拥抱监督与责任
我们支持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透明度,积极接受政府、行业、学术界、用户及公众的监督。通过沟通与责任担当,增强技术的可信度,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社会与未成年人的长远福祉。
六、协同共治:携手合作,共同守护
我们认为,守护未成年人的数字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政府、企业、学术界、社会组织、家庭及个人等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建立明确责任、协同合作的治理体系,共同保护未成年人。
七、伦理先行:推动研究与健康发展
我们倡导持续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紧密跟踪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不断推出符合伦理的优质标准与技术规范,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青少年创造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我们的共同心声
作为人工智能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方,我们将本共识作为行动指南,将关爱未成年人的理念融入技术创新与服务当中。我们将携手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友好和富有启发性的人工智能应用环境,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加光明的数字未来。
《共识》发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