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里话壁画
京味赏阅 | 作者 李俊玲

2025-09-25 09:41 语音播报

京味

延庆,唐代时与如今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怀来县、怀安县、涿鹿县同为妫州辖区。以“妫”为地名源自境内的最大的河流——妫水河,在北魏时期《水经注》中被称为清夷水,沧河。汉代学者许慎《说文解字》记载:“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此记载与帝尧帝舜的传说有关,传说虞舜居住在妫水之滨,以“妫”作为自己氏族的名称,从而有了“妫州”“妫水”“妫川”等称谓。

一、延庆地区龙王庙多

据文献载,妫水河流域面积1064.3平方公里,流经延庆大部地域。在以农业为主的延庆地区,人们因无法预知旱涝与否,便将希望寄托于老天爷。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龙是神圣的象征,龙王是最有影响的水神,源于这种崇拜,在道教典籍中,将龙王作了“五帝龙王”“四海龙王”等分类。在民间,龙王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江河湖海,凡有水的地方都被视为龙的家乡,而龙王的职责也变成了行云施雨,因此,妫水河沿岸遍布着许多供奉龙王的庙宇,每逢风雨失调,旱涝荒年,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得龙王显灵治水。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刊本的《延庆州志》记载,当时延庆231个村落中以龙王信仰为主的龙王庙就有166座之多,现今仍保存下32座。

延庆境内现存比较完好、且比较有特点的龙王庙有位于延庆镇北关村的北关龙王庙、位于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的董家沟佛爷庙、位于香营乡新庄堡村的新庄堡九神庙、位于张家营镇西五里营村的西五里营龙王庙、位于张家营镇张家营村的张家营龙王庙、位于张家营镇中羊坊村的中羊坊龙王庙、位于永宁镇南关村的永宁南关龙王庙和下花园龙王庙等。

北关龙王庙

这些龙王庙中保存最好的是北关龙王庙,2007年至2009年,延庆县对北关龙王庙的山门、正殿、东西配殿、院墙、院落地面等进行整体保护。2011年6月13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第八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北京地区较少见到的高台类建筑,当地人称之为“高庙”。这座龙王庙是一组坐北朝南的建筑,差不多向上走10级台阶即进入山门,山门之东是一个比较大的空场,守庙人说这里有时会搞一些活动。再向上走十多级台阶便到了庙门,平时这个庙门都是锁着的,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开庙门,门口贴着守庙人的电话,拜访的人电话联系后,守庙人很快就会来开门。他是个很健谈的人,也知道一些龙王庙的故事,把从老人们那里听到事儿讲给拜访者听。进庙门后是个一进四合院式的小庙,香炉是有些年头的,上面铸有“北关龙王庙”,香炉上的4个立柱是4条4爪龙,自上而下盘在立柱上。正殿是带前廊的歇山顶式建筑,廊下有一口铸有“龙王庙”字的铁钟,上有一众道长及北京市人捐铸人名,此钟上的龙已铸成5爪。东西厢房应该是守庙人的用房,不对外开放。只有正殿可供参观。与其它寺庙不同的是,殿内没有供奉龙王造像,只是在正面墙上新绘制了龙王画像。顶部屋脊上有彩绘,上书“直隶宣化府延庆州郡城信善王?安 张世杰重建”,据史料记载,这座庙是“明成化九年(1473)重建”的。从横梁等处的彩绘龙的五爪形制上猜测彩绘应该是民国时期绘制。在查阅了延庆史料后确定了猜测:此庙为“现存壁画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维修时由八里庄的陈画匠和米粮屯的王画匠绘制。”可见北关龙王庙在民国时还在维修,香火不断。

二、龙王庙里壁画多

龙王行雨图

延庆现存的龙王庙中大多都有壁画,而保存最好的是北关龙王庙。龙王庙正殿东西墙有保存尚好的十多平方米精美壁画,令人叫绝。龙王庙的东山墙上绘有《龙王行雨图》,初看这面壁画,感觉非常热闹,这里既有龙母、五位龙王、雨师等主神,也有风伯、雷公、电母等辅助神灵,还有传旨官、判官等负责行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总之这幅壁画描述了民间传说的行雨过程。在壁画的上方,有一位骑白马,手执卷轴,身穿黄马褂的人,结合民间传说和画上人物的穿戴,可以看出他是玉帝的传令官,他肩负着行雨的第一步。壁画的左下角是龙母出宫送五位龙王去行雨,这是龙母接到了传令官下达的玉帝圣旨后,下达布置行雨任务,这也是行雨的第二步。接受任务后的五位龙王骑着龙,手持法器,在风、云、雷、电等诸神的配合下行雨布雨。其中五条龙都是一手托着水杯,里面装满水,另一张手,有的拿宝剑,有的拿树枝,有的是空着手。按照颜色区分,分别是黑龙、黄龙、红龙、白龙和蓝龙,这从壁画中龙王的服装颜色可以判断,这是行雨的主要步骤。

雨毕回宫图

完成行雨后还要有判官、四值功曹、四目神等负责监督记录,这些内容在北关龙王庙正殿的西墙壁画中都有表现,这幅壁画叫《雨毕回宫图》。风云雷电诸神簇拥着电母轿辇兴高彩烈,在这个队伍的后面有一位童子手中净瓶中倒出彩虹,他就是出虹童子。在壁画下面依稀看到四时功曹,分别是年值、月值、日值、时值,他们的职责是从时间上来掌控,什么时间下雨,但可惜的是,被曾经当作黑板的黑色涂料遮盖了。壁画的上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灵形象,这位脸上长出4只眼睛,怀抱一根木尺,人们称他为“四目神”,负责从技术层面对龙王行雨工作进行监督。在这幅壁画的右下角,有几位衣着考究的人,在查阅文献后得知,这几位是当地的乡绅,他们双手作辑,虔诚地向天上行雨归来的诸神表达敬意,他们实际上是作为当地民众的代表。在壁画的右上角有一小片发着彩虹光的圆形区域,其中绘有楼阁,门前站着一位童子,手托托盘,这是天界童子,他面向回天庭复命的传令官,准备将行雨情况回禀玉帝,至此整个行雨过程画上句号。

在延庆几座龙王庙中的壁画,都有《龙王行雨图》和《雨毕回宫图》,虽有的龙王庙内是二图合一,绘制风格和内容略有出入,画面上的人物也有取舍,但总体却一致。壁画人物众多,天空都是乌云翻滚,降雨大军掩映在乌云中。整组壁画,布局合理,人物形象生动,虽是出自民间匠人之手,也是龙王庙壁画中的上乘之作,十分难得。

延庆域内的大部分龙王庙都不设塑像,而是在正面墙上绘制龙母或五位龙王的壁画。在北关龙王庙正面的龙王龙母像是新绘制的,与东西两面墙上的壁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龙母与龙王均为坐姿,怀抱笏板,颇具王者形象。

三、壁画中显现信仰文化

延庆地区的龙王庙中所绘的《龙王行雨图》中,都是五龙行雨。这说明在延庆地区民间更信奉五龙,五龙也称作“五帝龙王”或“五方龙王”,这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承的五行思想体现。东方为青帝青龙、南方为赤帝赤龙、西方为白帝白龙、北方为黑帝黑龙、中央是黄帝黄龙。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由于人们对生活顺遂的期盼,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广大农民的普遍心理,因此出现了不论旱涝,都要到龙王庙烧香谒拜,愿龙王显灵,护佑庄稼丰收。然而一年丰收与否不仅要防旱涝,还有土地、虫王等神灵,看似在神的排行中级别较低,但在农民心中又很重要。比如北京西北一带农村就有立夏祭虫王的习俗,祭土地的习俗更广泛,甚至生老病死、求财免灾等都要祭拜土地神。然而对于农村而言,建一处寺庙所需的钱财不可能轻易凑齐,因此,便在具有主要功能的龙王庙内将土地、财神、关帝、药王等一同供奉,用现代一些的话说是根据需求“联合办公”。这在延庆一些龙王庙内的壁画中均可见,有的是在配殿内设专室供奉土地或财神,有的则在主殿的壁画中有所体现。如有的寺庙中让龙王与关帝同居一室,这就使得壁画更丰富,其内容涉及到三国演义、龙王行雨等,从而反映出延庆地区的民间信仰习俗的复杂性。

北关龙王庙山门旁边是一个平台,据看庙人说,过去这里是举办祭祀龙王仪式的地方,如果遇上大旱,在庙里祭拜龙王后仍未求到雨,村民们就会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相当隆重。这种对龙王的崇拜源于佛道两教在明清以后已深入平民百姓的思想之中,也是皇家祭天、祈谷、祈雨在民间的延续。同时也体现平民百姓期盼自己的生活平安、富足的心理。

在北关龙王庙的两山墙内侧顶部的三角区域内还绘有几幅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和充满文人气息的、反映田园生活的山花壁画。这些小画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访友图

童子采莲图

有一幅山花壁画中画的是一位老者与一位童子对话的画面,似乎是老者在向童子问路、打听什么,可以将其定名为“访友图”,让人想起那首《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旁边还有一幅山花壁画,描绘的是两位好友在一起喝酒吃饭,如果结合前面的图表达出的“寻隐者”,可以想象出这是“隐者”在宴请远道寻来的好友,山水之间,悠然谈天,好一幅“宴友图”。还有两幅“童子采莲图”和“童叟过河图”则描述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延庆龙王庙的壁画中有故事,有意境,有神灵,有人物,有信仰,有期盼,是妫水河畔百姓生活的写照,值得给予重视和保护。

作者为北京市东城作家协会理事


编辑:王可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