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达77.54%!北京市中小学体测优良率全国领先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枝

2025-09-25 21:23 语音播报

热点

北京市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已达77.54%,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9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政府报告,未来,本市将研究制定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将近视率、脊柱侧弯率、肥胖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同时加快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数字化预警体系,建立覆盖筛查、评估、干预的全流程数字平台。

完成近600万平方米中小学操场改造

为了让青少年“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本市积极强化体育育人作用,以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为核心,发布实施体育八条”“课间一刻钟等措施。率先开展四、六、八年级体育评价改革,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纳入中考成绩。通过增加体育锻炼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市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已由2020年的61.9%,上升至2024年的77.54%,年均增长3.9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校园环境方面,近三年,本市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近600万平方米中小学操场改造,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活动空间。每年组织全体中小学生开展1次体质健康测试、1次健康体检和2次屈光度监测。对学龄前大班儿童进行远视储备量监测,建立覆盖每个孩子的视力监控体系。完善心理筛查机制,进行分级干预,目前各区筛查率均达100%并建立台账。

将对学生体质健康开展动态监测

为了更好推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本市将继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升学校工作质量、完善心理健康筛查预警研判体系、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体质健康管理方面,将加快推进学龄前大班儿童远视储备量全员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脊柱侧弯防控指导手册,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研究制定身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将近视率、脊柱侧弯率、肥胖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提升学生健康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也将继续提升。着力抓好体育八条落实,完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班级赛,持续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通过引入新兴体育运动等方式丰富校园体育供给。心理健康方面,将建立覆盖筛查、评估、干预的全流程数字平台,启动京娃智能体建设,推动健康师京小健整合体育、营养、心理等数据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全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计划在2027年实现教联体各区各校全覆盖。

市人大建议健全校园欺凌早发现和干预机制

取得成效的同时,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本市中小学生高质量身心健康教育供给还有不足。例如,“课间一刻钟活动在部分学校因场地不足、学业压力、过度安全管理等原因未能有效落实。“能出汗的体育课需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效果评估。体育联赛的覆盖面和学生参与率仍有提升空间。心理健康筛查后的科学分析、分类指导与精准干预机制不健全。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要继续落实落细减负提质措施,有效疏导学生过重心理问题。例如,提升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实效,强化作业总量与考试频次管理,科学控制电子作业时长,切实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健全校园冲突与欺凌行为的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和有效干预机制。推广特殊天气体育活动指南,为学校提供室内外相结合、科学灵活的课程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规范的心理筛查工具、转介流程和复学标准。鼓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进校开展咨询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和心理服务机构参与学校健康服务。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