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第一首诗里,藏着怎样的深奥玄机?
2025-09-27 10: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西游记》第一回的标题是“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开头是一首诗,然后是一段讲天文的文字,讲完天文再讲地理。当这些都讲得差不多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才从石头里蹦出来。本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很好看的书,但这个开头却让很多人觉得有些云里雾里。

我小时候就没怎么看明白,而且这第一回的十八首诗,因为看着实在费劲,就都跳过去了。后来,我又看了由这本书改编的电视、电影和动画,还是没太明白,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而很多研究《西游记》的书,不看还好,越看就越不明白了。直到我再次认真重读原著时,才恍然大悟。就是因为我把开头这些重要的部分略过去了,才没有理解作者写书的真正用意和良苦用心。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在远古还没有天地的时候,宇宙之间一片迷蒙混沌,分不清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如同一个没有成型的鸡蛋一样,蛋壳、蛋清和蛋黄是混合在一起的。后来这团浑然一体的自然元气,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孕育出了一个原始生命体。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大英雄盘古。盘古诞生之初,不过是个婴儿,后来不断地成长,最终将这团元气分开。清的上升为天,浊的下降为地。之后盘古的身体发肤、四肢百骸、眼耳口鼻变成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天地万物。

这首诗的前四句,简单地提了一下这个故事。而后四句又讲到自从天地开辟的时候起,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运行,都依赖着至仁至善的大道。如果你想知道造化神奇和仁善之道的关系,就看这本《西游释厄传》。对于释厄,一般有两种解释。第一种,释,是指释迦牟尼的弟子,泛指一切佛教徒。在这里特指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厄,就是灾难。即唐僧师徒,怎么经历各种艰难险阻取经的故事。另一种解释是,释就是放下、释放。厄,恶念。释厄,就是放下恶念,追求良善。两种解释合起来,就是唐僧师徒们通过各样内外考验,最终取得真经。并让世人们通过这个故事来认识自我、弃恶从善;明心见性,获得解脱。

我们在阅读取经故事的时候,内心与唐僧师徒们一样,也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断认识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唤醒心中的良知善念。因此,这是一部描写每个人心灵之旅和心路历程的作品。为什么唐僧师徒取得真经之后,在回大唐的途中,还要遭遇第八十一难呢?难道仅仅是如来和观音,要完成当初的计划和任务吗?当然不是。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要让唐僧师徒经历完整的考验,彻底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唐僧因为忘了通天河老鳖精请求,即使走完了取经的路,拿到了经书,还是要过这最后一关,所以连人带经都掉在水里。西游过程中的每一难,都是有原因的,如来设计好的。特别的磨炼和考验他们,让取经人在经历磨难和克服困难中不断地成长。取经历程看似九死一生,但其实却是有惊无险。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意志,塑造他们的品格。从取经的过程,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造化神奇和仁善之道间的关系。


作者:

潘允中的精神家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