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06:52
连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廊坊大厂县的厂通路全线通车后,两地间驾车用时缩短半小时,为京津冀便捷往来提供交通支撑。 方非摄
河北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名医,天津港进口的车厘子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从北京下线的新能源车上装着天津与河北生产的零部件……如今,诊室里、餐桌上、汽车内随处可见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年,21.6万平方公里的京津冀区域迈入协同发展新十年: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力齐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正加速显现。
雄安百姓家门口看北京名医
早上6点多,两辆大巴车从北京的宣武医院出发,一路向南。车上坐着不少名医、专家。
“周一到雄安手术,周二回北京手术,周三再去雄安手术和门诊,周四再回北京门诊……”车中的刘东斌有两个身份:既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也是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
2019年,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如期开工。其中的“一院”——雄安宣武医院2023年9月正式交付。在北京医疗资源的支持下,近两年,雄安宣武医院已接诊40多万名患者,并且在不断成长、扩容。几个月前,该院的第38个临床医技科室——儿科门诊开诊试运行,方便了来自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患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明星科室”神经外科组建起专家团,更在经验传承、技术培训、科研创新上带动当地医护团队茁壮成长。神经外科独立完成的手术中,四级高难度手术约占90%,多次填补雄安新区神经外科领域的技术空白。
“雄安新区因协同发展应运而生,与北京血脉相连。”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说。
迅捷交通圈带动产业协同
随着高铁网的延展,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协同的步伐不断加速。
今年3月,位于顺义区李遂镇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破土动工,9万平方米汽车核心零部件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研发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从这里出发,半小时直达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理想汽车北京基地,一小时覆盖小米汽车、北京奔驰亦庄工厂以及密云北汽新能源、昌平北汽福田工厂,两小时连通天津武清园区、河北廊坊园区。
京津冀三地协商一致,各建一个园区、共同组成一座“生态港”,打造立足京津冀、辐射北方七省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保障基地。研发无人驾驶卡车的主线科技是最早签约顺义园区的企业之一。京津冀携手开放首条跨省市自动驾驶高速测试公路后,该公司的无人驾驶卡车从北京途经河北廊坊,一路直达天津港。
如今,“智驾一条路”变为“共铸一条链”。主线科技计划在园区建好后设创新研发基地,布局京津冀自动驾驶货运网络,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创新链沿京畿大地延展
区域协同新机制极大拓展了三地创新空间。中关村创新生态加速在河北、天津落地,推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以雄安中关村科技园为例,短短2年已聚集200余家高科技企业,形成创新“小气候”。
创新链在京畿大地不断延展:今年以来,京津冀加强三地企业数据共享互联,率先实现“一地、一窗、一次、一个环节、一套材料提交”,三地企业“只跑一次”即可完成跨省迁移;制定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在雄安中关村科技园落地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生物制剂等上下游企业,打造生物医药检验检测链条。
站在协同发展新十年的起点上,京津冀正把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融合作为关键支撑,不断强化“一核”辐射引领作用,携手绘就协同发展新篇章。